8月8日,受省扶贫办委托,山东省民主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对省文化厅上半年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省文化厅创新实施“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编制文化精准扶贫数字地图,在半年内完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全年目标任务。近日,记者就文化精准扶贫的具体情况采访了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相关负责人。
贫困村便携式移动音响实现全覆盖
从今年年初开始,省文化厅对全省1826个乡镇(街道)、78352个行政村(社区)进行两次拉网式调研,充分掌握全省文化扶贫工作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摸清了全省文化精准扶贫底数。“年初,7005个省定贫困村中,有4156个村没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接下来,省文化厅与各市文广新局签订《2016年度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将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列入与各市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把2016年覆盖率达到60%的年度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市。同时,要求各市将任务进一步分解到县(市、区),省、市、县三级层层压实文化精准扶贫责任。
“为保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顺利推进,我们将其建设所需资金纳入省级政府财政预算,落实2016年省级财政投入彩票公益金9350万元。”该负责人表示,“这样就保证了为1870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每村补助5万元。并且在今年2月,为7005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配备拉杆音箱,实现了贫困村便携式移动音响全覆盖。”
据了解,截至6月底,全省各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4747.93万元,用于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已有4333个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比年初新增1484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达到61.86%,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创新实施“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
今年6月,建设涵盖全省的文化精准扶贫地图上线试运行。这张地图包含全省7005个省定贫困村每村的101项数据。点开这张地图,哪个村有没有文化活动室、有没有文体广场、有没有秧歌队、有没有一年一场戏、有没有专兼职文化辅导员,就能做到一目了然。哪个村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可以优先扶持,哪个村周边有文化产业园区可以辐射带动,哪个村有不尽赡养义务的可以优先建设儒学讲堂,哪个村有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利用,都能够精准把握。
通过数据分析,目前全省7005个省定贫困村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13个,代表性传承人367人,特别是临沂、菏泽等贫困村集中区域“草柳编”等非遗项目资源丰富,可以助力当地扶贫工作。有3452个村希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配套文化活动设备、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针对这些需求和资源,我们希望制定措施,因地制宜,确保我们所‘做’为群众真正所‘需’。”该负责人说,“一图在手,可以实现挂图作战,做到精确施策、精准供给。”
除了1张全省文化精准扶贫地图之外,在《山东省“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方案》中,计划“办好6件实事,实施9项扶贫工程”。6件实事分别是:连续3年面向贫困村实施文化设备购置补助、综合性文化活动室补助、基层视障数字阅览室服务站点建设、向贫困村及贫困地区福利机构送演出活动、支持文化活动建设、配备便携式拉杆音响。据悉,今年,省财政投入超过2亿元,6件实事任务已完成过半。
9项扶贫工程是把文化精准扶贫与各项文化业务工作相结合,融入到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实施公共文化扶贫工程、非遗传承扶贫工程、文化产业扶贫工程、文化惠民扶贫工程、文化人才扶贫工程、乡村儒学扶贫工程、艺术创作扶贫工程、市场服务扶贫工程和国际合作扶贫工程,推进全方位、立体式扶贫,形成工作合力。目前,9项扶贫工程有序推进,扶贫成效逐步显现。譬如,通过实施非遗传承扶贫工程、文化产业扶贫工程,积极探索“互联网+非遗+实体店”、“非遗+中介公司”等模式,临沂、菏泽等一些贫困村的农民通过电商平台为世代传承的编织、刺绣、石刻等手工艺品打开了销路,快速实现增收致富。
确保更高水平完成行业扶贫任务
按照我省文化精准扶贫的计划,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现省定贫困村便携式移动音响全覆盖,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0%;2017年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80%;2018年,全省700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目前,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正依照计划稳步推进。下一步,将在继续推动‘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的同时,着力抓好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确保更高水平圆满完成行业扶贫任务。”该负责人介绍说。
在资金保障方面,目前,已经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发挥政府投入带动作用的同时,省文化厅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捐赠物品、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备等途径,支持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
除了资金保障之外,基层文化人才的保障也是落实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省文化厅将落实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相对固定的兼职人员1名,在村级设立文化公益岗位,培养文化协管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鼓励志愿服务,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对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培训基层文化人才目的是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争取到2018年,每个省定贫困村有1支经常活动的群众业余文化团队或一个文化活动品牌。”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