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进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在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上,部分政协委员表示,每个剧种的形成都是在借鉴和吸取其他艺术样式精华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所创造出来的。如何转化创新?如何用发展的手段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近两年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和山东省戏剧创作室通过系统的学术梳理,特别是通过对儒学与艺术学的深入探索,用舞蹈语言诠释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念头逐渐形成,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
《兰》之猗猗,扬扬其魅
作为有着六十年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经验的科研机构,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和山东省戏剧创作室把传播儒家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使命。2015年,在我省“大师引进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编撰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利用传统舞蹈研究和实践优势,采用舞剧的形式,打造了一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剧《兰》,开创了山东省乃至国内舞剧创作的先河。
《兰》用当代舞的舞蹈形式,融合传统舞蹈语汇,把君子品格之寓意、儒学精神之内涵、中华儿女之追求融于舞蹈的主体中,独特而精准地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止至善”的儒家道德精神、道德自信和永恒价值传递给观众,带来与其他艺术全然不同的现场感与冲击力,沁人心扉。
据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张积强介绍,之所以选择舞剧的表现形式,就是想用舞蹈独有的特质和唯美、写意的形态,激发和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愉悦,抒发、阐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兰花之姿态、神韵感人,能描画得好绝非易事。“打破传统舞剧‘拙于叙事’的结构,强化现代舞蹈语汇‘长于抒情’的特质。对于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言是个挑战。经过近一年的精心打磨,《兰》台本才最终确定下来。”该剧编剧、总导演邱晓晨说。
据了解,《兰》采用了由艺术研究、创作机构创作出品,高等院校提供演出队伍,专业视效团队包装,专业艺术制作机构运营,专业院线推广的“五位一体”创作模式。“这样的创新模式既整合了社会资源,又弥补了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劣势,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张积强说。
《兰》还致力于打造数字化舞台,在传统舞蹈内容的表现之外运用多媒体数字化舞台技术,实现舞台视效与舞蹈演员、肢体动作间的互动与结合,打造出了山东舞蹈史上的第一部数字化舞台舞剧作品。这一开创性举措,充分体现了省艺术研究院和省戏剧创作室作为艺术科学研究、创作机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领舞台艺术创作的探索。
2016年初,经过多次打磨的舞剧《兰》在省会大剧院进行了首次亮相,获得好评一片。同年5月,舞剧《兰》精简版作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亮相在新加坡举办的“2016新加坡·中国山东文化年”开幕式并获得巨大成功,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陈晓东高度评价说:“《兰》用当代舞的形式诠释了中华传统的君子文化,能够让国外友人通过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好地理解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内涵。”
“我们要通过舞剧《兰》传递一种民族风骨、民族品格,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希望观众与《兰》一起,领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君子品格的塑造、坚守和追求。”张积强说。
跨国融合演释新魅
与当前的电影、动漫等市场相比,戏剧演艺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为给戏剧创作人才提供展示优秀作品的平台,搭建戏剧创作走向舞台、走近观众的桥梁,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和山东省戏剧创作室改变运营模式与时代接轨,积极探索新的戏剧形式,将视野投向海外,整合国际优质资源,勇敢搏击市场。
2015年8月、2016年6月,由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和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创作出品、山东中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中韩双语小剧场话剧《两重门》和《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相继在济南省会大剧院演艺厅成功首演,好评如潮。
近年来,韩国戏剧发展势头强劲,在国际戏剧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韩国与中国拥有类似的文化根源和戏剧审美,这为两国的戏剧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两重门》采用中韩两国演员同台演出的方式,用中文和韩语两种语言演绎不同的人物,剖析现代人的多面性,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关注生命本体,对个体和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以“孝”文化为主题,融入了韩国民间孝道故事《沈清传》,采用“戏中戏”的形式,在现代“父女亲情”的故事中,加入传说和神话,使现代孝道观念与传统孝道观念在一部戏中形成有机融合和深刻的对比。剧中均由中韩两国演员共同出演,这种运营模式增进了两国戏剧人和戏剧创作之间的融合,其跨国模式的成功,为文化背景迥异的艺术家展开合作提供了新的样本。
通过两部话剧,中韩双方不仅达到了文化上的交流沟通,更是为舞台艺术各部门创造了专业上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真正实现中韩两国话剧艺术的无缝对接与完美融合。为了满足观众期待,丰富舞台艺术样式,两部剧中加入了韩国清唱和中国曲艺两种传统艺术形式,韩国演员手持鸳鸯板表演山东快书,“中国范”原汁原味,令观众耳目一新。来自韩国的世界非遗项目“板索里”、讴吟,“韩国风”扑面而来,让现场观众看上了瘾。一位年轻的观众说:“自己是冲着中韩双语话剧来的,想看个新鲜,看个热闹,缓解工作压力,没想到这么‘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