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厅动态

山东戏曲2017令人期待:老戏骨重出 新模式复排 开场锣擦亮 好戏将开嗓
时间:2021-06-18| 编辑:杨倩|【
    抢救恢复,山东古老的地方戏曲不能丢

  新中国建立之初,山东境内尚有39个地方戏曲剧种,剧团数量、老艺人数量、演出剧目数量处于历史较好阶段,这些优秀的老艺人和作品为山东戏曲传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地方戏观众不断流失,市场日渐萎缩,同全国许多剧种一样,山东地方戏发展进入低潮,面临着严峻考验。

  近年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抢救、挖掘和推广山东濒危消亡的地方戏剧种,并以舞台呈现带动剧种发展,不断加强对五音戏、茂腔、四平调等濒危剧种的抢救挖掘和保护,还通过理论研究、剧目创作、纪录片拍摄“三位一体”的全新模式,使已濒临消亡的冠县地方剧种蛤蟆嗡、菏泽大弦子戏重新走上舞台,引起山东及全国戏曲界的广泛关注。

  在对大弦子戏的抢救恢复过程中,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专门组建专业的科研主创团队介入,用“依团代传”的模式为《两架山》的复排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保证。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复排工作,《两架山》于2016年7月12日晚在菏泽大剧院精彩亮相,引起强烈反响。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导演周波作为主创团队的成员之一,认为这样一部快要消亡的传统戏由一批年轻演员跨剧种演出并立上舞台,实属不易。大弦子戏是在元明俗曲小令的基础上,数百年来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修饰和创造,发展沿革成为多乐调的戏曲声腔类型,距今已600多年的历史。“挖掘濒危剧种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因为很多东西都不存在了,留下的仅是它的音乐元素、曲牌和某些唱段的东西。”周波介绍说。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二级舞美设计张宁说:“一些剧种的遗失是因为它的审美已经不符合当代发展,被边缘化或者遗弃在所难免。我们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民风民俗,深入分析这个剧种的产生、发展过程及遗失原因,有了理论依据后进行复排表演,之后再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调研,实现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现在山东戏曲一直在流失,有的甚至已经灭亡,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它再次唤醒。”

  做好“传帮带”,戏曲才能代代相传

  今年年初,沉寂十年之久的吕剧“看家戏”《王定保借当》重返舞台,现已进入精修阶段。记者在彩排现场了解到,在此次复排过程中,山东省吕剧院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带动示范作用,将老一辈艺术家请来现场指导,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青年表演人才,助力青年艺术人才成长。

  “此次前来辅导的老艺术家基本都是《王定保借当》的第一代扮演者,现均已80多岁高龄。”《王定保借当》的复排导演、国家一级演员董家岭告诉记者,“用《王定保借当》这样的传统戏打基础是最锻炼青年演员的,因为这个经过老前辈不断地加工、修改、提高和观众检验的作品,已经非常成熟,对青年演员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在北京接到电话,告诉我《王定保借当》要复排了,请我过来,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为咱吕剧做点事、做点贡献。来了之后看到这些青年演员很虚心、很用功,进了排练场都很严肃很认真,他们对人物的真感情也感染了我,相信他们通过这个戏还能提高。”老艺术家钱玉龄说。

  谈起这次的复排,在剧中饰演14岁王定保的青年演员查涛颇有感慨:“在剧中所有的形态动作都要往小孩上去演,有一些地方还不到位。老艺术家把他们当时演出的形态、状态等原汁原味地传授给我们,相信通过演出的积累和与观众的交流,我会对角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王定保借当》是我的启蒙戏,特别有感情,在剧场看他们演激动不已。从15岁至今,我这60多年没离开过吕剧院,如今需要我们付出,我们责无旁贷。”曾在剧中扮演张秋兰的老艺术家常兰谈起此次复排,一度激动落泪:“遗憾的是我们老了,做个动作都站不住,也唱不好了,但把当时的感情、内心活动,剧本上没有的潜台词、心理活动告诉青年人,让他们去体验、去表现,还可以做到。在我们还能动的时候,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心里很欣慰,只有这样吕剧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全面发力,山东戏曲发展令人期待

  据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有京剧《孔子》《园殇》、山东梆子《孟母》等十余部剧目完成剧本创作,并于2017年上半年走上舞台,同时还将举办“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经典传统剧目展演”,展示地方戏曲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扩大山东戏剧影响力和知名度。

  山东省吕剧院与省文化艺术学校联合培养吕剧表演、伴奏专业等方面人才,并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演出、现场互动、组建校园吕剧论坛等形式,多元化、全方位地在青年群体中宣传吕剧,培养吕剧后备人才,保障吕剧事业可持续发展。“现在戏曲断代很严重,所以都很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来,我们发现学生们其实都很喜欢吕剧,只是以前缺少渠道了解,所以戏曲并不是没有生命力,而是年轻人了解太少。”山东省吕剧院业务科科长、国家一级演员傅焕涛说。

  据了解,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也将全面发力,与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合作打造山东梆子《清官牛运震》,并于今年6月起进入排练阶段,力争按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高点定位打造艺术精品。除此之外,还将与菏泽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合作打造第二部大弦子戏《金麒麟》、跟踪蛤蟆嗡的后续保护,并择机启动对五音戏、聊斋俚曲等剧种的系统性恢复和研究。

  “俚曲是蒲松龄写的俚曲小调,历史上是没有这个剧种的,是一帮七十多岁的老同志,自己筹钱、自己排戏、自己找演员,他们想把淄川俚曲文化发扬光大。就是这么一帮不懂戏曲的人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且一做就是九年。虽然创作一个剧种的难度很大,但在全国地方戏曲每年都在减少或消亡的大背景之下,山东却呈现增加态势,我相信这是一件很让人期待的事。”周波说。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