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厅动态

山东依靠青年文化人才迈向文化强省
时间:2021-06-18| 编辑:杨倩|【

    5月4日,山东省文化厅2016年度青年拔尖人才展演展示活动在济南举行,首批14名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通过业务展示的形式,向全社会汇报近年来的成长足迹。

  坚守文化事业 

  首批14名山东省文化厅青年拔尖人才,年龄多在30岁至40岁之间,是目前全省文化系统各战线的顶梁柱。

  王芹是山东省文化馆保护研究部主任、馆员。多年来从事非遗保护研究工作的她,曾参与多项非遗文件的起草,并发表了《曲阜大庄花会调查》等文章。“从非遗保护战线的新兵到自觉践行者,我无悔于这份事业的选择。”王芹说。

  在外人看似枯燥乏味的文化理论研究工作,一部分青年人选择了坚守。

  山东省戏剧创作室三级编剧王娟,10年前毕业后即来到省戏剧创作室。“进单位自我介绍,我第一句话是‘我特别热爱戏剧’。”王娟说,10年时间过去,得益于单位的培养与支持,自己已担当了多部剧目的创作。“现在而言,我的梦想从未改变,我的戏剧梦依然滚烫。”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山东省图书馆馆员金晓东,常年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发表过《清代学者吴大瀓之学术特色与贡献》等多篇论文。其整理的古籍《礼记》《周礼》,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次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对基层一线文化工作者也有倾斜。

  日照市文化馆群文馆员卢莉娜,其创作的歌曲《舞动蔚蓝》曾获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歌曲《张家长李家短》获山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济宁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群文馆员李富荣,多年来从事非遗保护和书画创作工作,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群文系统书法美术大赛金奖、山东省第八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等;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二级演员张明霞,先后在吕剧《鼓韵》《谢瑶环》《杨广和》《搬窑》中饰演主要角色,曾获第八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山东省第三届红梅大赛“金花奖”等奖项,并曾荣获“齐鲁文化英才”称号。

  多年来坚持采风写生的烟台画院创作部副主任王大力、曾获多项大奖的青岛市京剧院有限公司演员队副队长苏旭、参演多部优秀电视剧的山东省话剧院二级演员张林、俄罗斯留学归国的山东美术馆馆员张膑、技艺精湛的山东省杂技团三级演员孟妍等,都获得社会各界对其水平、能力的认可。

  点亮艺术火种 

  秉承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4名青年拔尖人才将青春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文化事业。

  山东省吕剧院三级演员查涛回忆了在潍坊市某社会福利机构演出的场景。他说:“当时唱的是吕剧《借年》选段‘大雪飘飘’。台下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女孩听得特别认真,甚至随着剧情发展时而嚎啕大哭时而哈哈大笑,表情非常夸张。后经询问知道,她是因为感染了病毒致使大脑受到严重损伤,也就是常人所说的智障儿童。”福利机构负责人告诉查涛,“女孩今天能坐在这从头看到尾实属不易,说明吕剧触动了她。”

  “她这个年龄本该在学校上学,却因为疾病不能拥有美好年华,我感到非常心酸。”演出结束后,查涛找到福利机构负责人,给那位女孩捐助了200元钱。“钱虽然不多,但我就是想表达自己的心意,祝愿她能早日康复。对于我而言,更要认真地演出,对得起每一位观众。”

  与查涛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临沂市费县文化馆馆长纪衡尧。“多才多艺,不分早晚,忙前忙后。”费县律动沂蒙舞蹈队队员杨云告诉记者,“纪馆长”经常为了排练原创节目熬到深夜,甚至队员们回家后自己还要收拾场地,安排明天的行程。“看到这位小年轻这么累,我们这些‘阿姨’都特别心疼他。”

  纪衡尧也有自己印象极为深刻的事。2007年文化下乡,一位村民找到他,问能不能给村民们辅导一下。纪衡尧现场办公,当即拿起两块绸子给村民们做了示范。“事后不久,那位大姐又邀请我去村里看他们的排练成果。我还没到文化大院门口,就听到锣鼓喧天,门口挤满了人。” 纪衡尧说,几个小时的辅导,却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热情,这让他没想到。“看到村里的文艺队伍从原来的七八人发展到如今的数十人,自己心里特别高兴和满足。”

  “县级文化馆应该在做好县城文化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文化‘种子’播撒到田间地头,利用政府补贴,争取活动经费,让农村的文艺爱好者能参与活动。” 纪衡尧认为,文化馆不单是场馆的免费开放,更应该是整合艺术人才资源面向社会的免费开放。“全民艺术普及就是要让全民对艺术感兴趣,文化馆应该是一粒火种,不断地感染人,点亮人们心中艺术的火种,让群众从被动到主动。”

  搭建成长平台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邱晓晨,如今在舞蹈编导圈内已小有名气。今年35岁的她,已先后获得过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二等奖、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等荣誉。其担纲主创的代舞剧《兰》及中韩合作话剧《两重门》《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等在山东演出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单位领导给的平台和机会,我不会有这些成绩。”邱晓晨说。

  近年来,山东部分文化机构纷纷拿出“硬招”“实招”,为培养年轻人搭建平台。

  “邱晓晨33岁的时候,我们就‘压’给她一部舞剧创作的任务,在全国院团没有敢这样做的。还有王娟,在她二十几岁的时候让她独立承担一部儿童剧,儿童剧奠定了她创作上的自信,对她整个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培养一个人才,比出一部作品更重要。人才培养好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作品出现。”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张积强这几年一直在呼吁培养年轻人。他表示,年轻人如果不给他们机会,到老也没有实力和水平。给他机会,就拥有了未来。为什么让他们独立担当一部作品?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他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给他压担子,让他觉得自己应当在事业上有所拼搏才对得起培养。现在的年轻人,有完整的学历和知识结构,关键在于给不给他平台。

  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文化艺术是最需要创新,也最能够创新的事业。实现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需要一大批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年文化人才;实现文化创新、文化创造,需要一大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青年文化人才。

  王磊表示,希望广大青年文化人才,要进一步树立“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雄心壮志,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要进一步提升精品意识,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艺术产品,把个人的价值追求深深嵌入到人民的文化事业中。

  王磊还指出,作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单位,各市文广新局和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要努力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要正确看待青年人才,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对青年文化艺术人才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不断完善青年文化人才培训制度和学习制度,为青年文化人才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