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将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文化建设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成就,其中的文化建设成就成为实现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依据;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一起写入党章,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是文化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与道路、理论、制度的不断发展一起,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之中,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今后,山东将认真谋划新时代文化发展,更加努力地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
第二,要牢记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的复兴、经济的复兴,也是精神的复兴、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文化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一是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好普及推广、传承保护、传播交流等工作,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完善提升“图书馆+书院”模式,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世界儒学大会等文化品牌建设;二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场馆阵地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入人心,坚持以优秀文艺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小康,扎实推进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确保2018年底前,700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
第三,要增强文化担当。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强化文化担当,精心谋划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工作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要加强艺术精品创作,深入实施艺术高峰战略,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二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完善体系、提升效能、促进均等为主线,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完善发展支撑平台,确保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达到5%以上;四要着力扩大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群众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举办了首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省市两级投入文化消费引导资金1亿元,吸引1.33亿人次参与,直接拉动文化消费超过3亿元,实现消费总额206.7亿元,成为全国开展范围最大、企业参与最多、平台模式最新的文化消费促进行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今后,山东要继续认真研究探索促进文化消费的工作机制和内在规律,积极构建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的山东模式。
第四,要勇于文化创新。当前,山东省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艺术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文化产业大而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重点抓好4项任务:一是推进省直文艺院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围绕激励创作、鼓励演出、多出人才的工作目标,积极创新院团内部绩效考评机制、人事管理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艺术创作机制、市场运营机制等,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抓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设山东文化云,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是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确保2017年底完成相关改革任务;四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创意等融合,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为山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