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厅动态

山东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发言
时间:2021-06-18| 编辑:杨倩|【

  4月25日,“2018年全国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古籍保护中心的负责人欢聚一堂,共谋“十三五”期间全国古籍保护发展大局。会上,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显世就山东省古籍保护建设工作做了发言。

  一、坚定不移地狠抓古籍普查

  古籍普查是目前古籍保护的中心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普查的重要性,多措并举,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山东古籍普查进入收官阶段。除济南、青岛、山大等藏量较大的市和单位外,全省古籍普查在面上基本结束。一是和17市古籍保护中心签订任务书,明确各市在2020年前基本完成古籍普查。二是借“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东风,举办志愿者“山东行”活动,招募志愿者分赴山东省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平度市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普查古籍4291部39224册、雕版1004块1960面;山东省图书馆藏元刻本《碛砂藏》等上万册件文献陆续重见天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将其总结为“三年来古籍普查志愿服务中的最大发现”,获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年度表彰。三是积极推进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青岛市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第一卷)》已在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付印,《济南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淄博市图书馆藏古籍目录暨珍贵古籍图录》进入出版程序。

  二、大力推进全省修复网络建设

  修复是古籍原生性保护最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作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山东传习所”的龙头作用,大力推进全省古籍修复网络建设。一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去年6月我们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古籍修复站点”名单,初步建立了全省修复网络。二是构建全省修复人才网络。2017年5月与12月,从全省选拔出11名初级修复学员,采取集中授课和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由省中心的6名初级修复导师进行培训。经过两轮培训,学员们掌握了制作各种装帧形式书籍、溜口、补洞等基本修复技巧,点燃了修复人才培养的星星之火。三是依托重点项目不断提升省修复中心的业务水准。去年,我们重点开展珍贵古籍元刻本《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修复项目,共修复书叶150叶。今年已完成修复工作。

  三、持之以恒的培训古籍人才

  人才是古籍保护最核心的要素。我们充分发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坚持不懈的对全省古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一是加大培训的针对性。针对古籍普查基本结束,古籍数据审校问题突出的实际,2016年6月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期间,我们对58名参会人员进行了古籍普查出版流程和古籍库房管理培训。二是注重省中心人员业务提升。今年1月,我们专门举办传拓技术培训班,邀请上海图书馆邢跃华先生,对包括省中心全体人员在内的25名学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传拓技术培训。邀请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原社长陆文彬先生向省中心全体人员传授瓷版、铜活字、泥活字及雕版古籍刷印技艺。三是开展个性化定制培训。去年4月省中心派员赴曲阜,对孔子博物馆6名工作人员进行纸浆补书机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使用技术。

  四、全面提升展览展示水平

  展览展示是向全社会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一是继续强化省中心“文明的守望”展览品牌和“走近古籍体验日”体验品牌。2017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了“山东省古籍修复初级学员作品展”,展示11名初级学员的作品;举办“线装书装帧体验活动”“传拓技艺体验活动”“雕版印刷技艺体验活动”,新增“书版雕刻现场展示”活动,邀请“尼山书院”的工作人员现场展示雕版过程。二是提升办展水平,积极筹备赴澳大利亚南澳州“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珍贵文献展”。该展将于2018年9月,南澳州“山东文化周”期间,在南澳州图书馆举办。目前展览协议、方案、大纲、目录、说明、图录等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三是宣传展示全省开花。去年以来,淄博举办了馆藏珍贵古籍展,烟台举办了“刻鹄遗箴传家远——福山王氏刻书展”,潍坊举办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精品展,青岛开展了线装书制作活动,日照举办了馆藏家谱精品展。

  五、古籍研究项目实现突破

  古籍研究是古籍保护的高层次内涵,在多年的持续努力下,去年的研究工作实现突破。一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主持申报的“海内外现存易学古籍版本目录的调查与研究”获批2017年度立项。二是全省古籍同仁对古籍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淄博市图书馆参与了山东省古代文学重点课题项目《历代诗咏齐鲁总汇·淄博卷》的整理、编纂工作。烟台图书馆与《烟台晚报》合办《文献里的烟台》专栏,挖掘整理有关烟台的文献典籍,研究解读烟台历史事件、人物。

  六、拓宽古籍开发利用渠道

  开发利用是古籍保护的目的和归宿。去年以来,山东在坚持传统阅览阵地服务和影印出版的同时,不断拓宽古籍开发利用渠道,让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一是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完成“山东省古籍特色图书馆——易学古籍数据库”项目,实现6164种易学古籍书目检索和其中900种易籍的全文检索。建设“山东省图书馆藏永乐大藏经全文数据库”,扫描馆藏《永乐南藏》近60余万叶。二是开发古籍文创产品。济南市图书馆从馆藏古籍中挑选47种文献,作为素材开发文创产品,目前已完成字画、拓片等文创产品10种。

  去年以来,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深知,山东的普查进展还相对缓慢,全省的修复整体实力还较为薄弱,基层收藏单位古籍人才储备有所缺失,展览形式还不够多样,研究成果还不丰厚,开发利用渠道还相对较窄。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先进,扬长补短,开拓奋进,全面提升山东古籍保护工作水平,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促进新时代文化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作者系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