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文化旅游部门高度重视鲁渝扶贫协作工作,强化组织、健全机制、落实人员。结合扶贫协作工作要求,细化框架协议,明确协作内容,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落实双方领导互访机制。鲁渝文化旅游部门主要领导于10月随双方省市主要领导一行,完成工作交流和对接,明确了鲁渝文化旅游扶贫协作工作重点。今年5月、6月原山东省文化厅和市文化委完成双方对接互访,签订扶贫协作框架合作协议。8月,原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来渝推进文化市场执法协作;9月,重庆市文旅委委副主任秦定波带队在青岛举行“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专题推介会宣传推广重庆旅游;9月,原山东省文化厅副巡视员付俊海带队赴渝部署年度协作项目;12月,重庆市文旅委副主任王定国带队赴山东,双方围绕山东人游重庆和重庆人游山东等系列活动开展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实施产业项目协作工程。多范围、多渠道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协作项目。一是实施旅游产业协作项目。原山东省旅发委多次组织山东知名旅游企业赴重庆14个贫困区县考察旅游扶贫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预计项目总投资规模近200个亿。目前,山东发展投资集团正筹备启动奉节三峡之巅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三峡原乡综合开发项目,并对开州汉丰湖整体开发建设营运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山东好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与奉节县签订兴隆镇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战略协议。二是实施文化产业协作项目。借助文化和旅游部第十二期文化产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契机,山东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山东省文创意设计行业协会、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会,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进行了文博展馆等远程技术展示路演,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万州区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签约,预计投资4000万元,共同打造《三峡绣传统工艺品个性化定制平台项目》。
实施人才培训协作工程。大力开展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培训活动,山东省级财政援助200万元(文化、旅游各100万)用于人才培训等项目。一是开展旅游人才培训。7月15日—20日,举办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组织18个深度贫困乡镇、忠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共70人赴山东临沂参训;9月16日—22日,委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联合举办重庆市旅游扶贫专题研修班,组织14个贫困区县旅游局(委)和市级相关部门34人参训。9月17日—21日,组织8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参加了山东旅发委组织的赴日本精准交流。11月19日—25日,山东省文化旅游厅委托重庆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对各贫困区县旅游、发改、扶贫等部门和深度贫困乡镇负责人、市级扶贫集团驻乡驻村干部216人进行轮训。二是开展文化人才培训。充分利用山东援助经费100万,原市文化委配套20万元,在万州、巫溪、彭水、酉阳举办4期非遗蜀绣扶贫培训班,分别培训一个月,培训1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占60%,现已实现139人就业,就业率71%。同时,授予4个“山东省重庆市共建非遗扶贫工坊”。9月13日—25日,山东画院“齐鲁画风作品展”16名画界名家100余件新创作品在重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举办了系列学术交流、推新创作活动,到有关区县开展采风并留画。组织3人参加山东省现代灯光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班、2人参加山东省美术创作人才(油画)研修班。
实施文化单位交流协作工程。一是群文交流活跃。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与山东省文化馆、重庆市艺术学校与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签署正式共建协议。11月13日,由山东省文化馆和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主办,河北、陕西、江西三省文化馆参与的“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经典”四省八市群众艺术展演走进重庆文艺演出在市群星剧院举行,14日该场演出走进丰都。二是艺术互动频繁。举办2018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山东书画家到万州开展“大展台”“大讲台”活动,展出山东省11位知名艺术家50多幅中国画,举行鲁渝书画家笔会交流座谈会,山东省书画家向万州区捐赠书画作品。10月24日—11月2日,山东省美术馆和重庆美术馆举行了联合采风活动,两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地青年艺术家深入彭水和武隆,了解当地风土民情举办扶贫笔会。
实施游客互送合作工程。推进两地互为客源地市场,组织参加青岛旅游峰会、2018中国山东旅游商品与装备博览会等活动,邀请山东潍坊、烟台、淄博等市到我市开展旅游推介和宣传活动。依托区县“一对一”帮扶机制组织各区县与山东对口市县开展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招商活动,山东枣庄与我市丰都县开通“鬼城”旅游专列,奉节县分赴山东滨州、日照、青岛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日照动员本地旅行社“天启国际”到奉节开办分社组织两地游客互送。落实市政府办公厅〔2018〕19号文件有关山东企业来渝投资、山东游客来渝旅游门票优惠等政策,加强与山东各旅行社的联系协调,进一步扩大山东客源,据市公安局提供的山东到重庆过夜游客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山东籍来渝游客人数同比增长9.41%,达89.3万人次。
枣丰旅游扶贫专列开通。一是高层对接,推动旅游协作。为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旅游扶贫协作,发展鲁渝旅游协作事业,今年3月,丰都县副县长张建华、张青海带队到枣庄作丰都旅游专题推介,双方签订了《枣庄丰都旅游扶贫协作协议书》《开通枣丰旅游专列协议》,成功启动“2018山东枣庄—重庆丰都旅游年”;4月,枣庄市副市长霍媛媛带队来丰深入洽谈旅游协作事宜,重点研究枣丰旅游专列开通事宜。二是两地合力,制定优惠政策。丰都方面及时出台优惠政策,规定山东来丰都旅游的游客,丰都各景区票价一律享受5折优惠,入住丰都星级酒店一律享受协议价格,组团游客享受丰都市民同等待遇;特别针对枣丰旅游扶贫专列游客,实行门票全免。枣庄旅服部门协调台儿庄古城旅行社,要以扶贫协作为重,补贴资金15万元,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吸引656名游客参加枣庄-丰都旅游专列之行。三是媒体宣传,助推丰都旅游。10月25日,搭乘656名山东游客的枣庄-丰都首班旅游专列起航,在全市率先开启了旅游扶贫协作新篇章。
鲁渝共建传统技艺非遗(蜀绣)扶贫培训。依照山东省文旅厅和重庆市文旅委签订的《鲁渝扶贫协作合作框架协议》,利用援建资金100万元和原市文化委配套30万元(其中用于培训班20万元,成果展10万元),在万州、酉阳、彭水、巫溪举办了4期非遗扶贫创新培训班,培训建卡贫困户199人,时长为1个月,帮助留守贫困人群和残疾人就地就业和居家就业139人,达到了“扶贫扶智、创新创薪”的预期效果。同时,协调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和四川美院,分别在4个“非遗扶贫工坊”设立“工作站”。主要创新方面:一是培训项目选择注重就近和居家,二是培训地点选择注重方便和集中,三是培训单位选择注重实力和情怀,四是技能传授注重实际和实用,五是培训管理注重严格和规范。主要成效:一是非遗技艺培训的就业率高。4个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99人,培训结束后,立即就业的有139人,就业率71%。二是非遗+扶贫是实现居家就业的重要途径,贫困人群和残疾人就近培训就业和居家就业,从人群特点切入,结合基本没有劳动强度的非遗“刺绣”,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三是文化扶贫不仅仅是文化本身。参训学员60%以上是贫困人群和残疾人,通过培训,学了一门手艺,从第二月起实现收入,效果立竿见影。四是居家就业能影响就业观念的转变,培训学员在家门口通过培训就能就业,对周围的人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鲁渝文化和旅游部门高度认知东西部扶贫协作,充分沟通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协商确定帮扶项目。一是加强资金支持。原山东省旅发委在省级财政对口援助的基础上,利用事业经费为重庆举办2期旅游扶贫培训班,其中在山东培训70人,在重庆培训216人。原市文化委在山东援助经费100万的基础上配套20万元,举办4个非遗扶贫培训班。二是落实层级责任。鲁渝双方发动省、区、市县三级文化部门,深度融入文化扶贫协作。省级层面交流互访6次,双方共派66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山东14个市全部与对口区县进行对接交流,其中11个市签订对口协作协议,实现互访80人次,为对口区县培训人员51人,实施协作项目18个。
鲁渝双方在文化旅游项目合作上充分协商沟通。一是山东文化和旅游系统充分利用山东优势,积极动员大型旅游企业和文化单位到重庆开展投资、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帮扶活动,在文化旅游宣传、特色商品推介、游客互送、景区打造等方面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积极指导区县对口协作工作。多次组织和参加区县文化和旅游协作活动,主动为区县对口协作提供服务。
举办4期鲁渝共建非遗扶贫培训班,时长1个月,培训贫困户和残疾人198人,帮助留守贫困人群和残疾人就地就业和居家就业139人,就业率71%,达到了“扶贫扶智、创新创薪”的预期效果。一是创新培训项目和方式。结合培训人群劳动力弱、文化程度低等特点,确定“蜀绣”为培训项目,选在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办事处、巫溪县红池坝镇、彭水县汉葭街道办事处、酉阳县浪坪乡培训,由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培训,解决就业渠道,区县文化委签订培训协议,确保培训效果。二是培训成果突出。由非遗传承人和 “绣娘”手把手传授技艺,学员结业都能掌握一门技能。12月18日,重庆市文旅委举办了2018鲁渝非遗扶贫培训成果展,共有526件学员作品参展,得到了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组长赵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李国琳巡视员的充分认可。(山东扶贫协作重庆挂职干部:董桂林、乔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