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岱岳区文广新局以提升群众文化满意度为目标,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搭建四个文化载体,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打造品牌,不断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让百姓享受更多文化惠民成果,群众文化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推进一个中心建设,搭建群众文化服务平台。根据各村居(社区)人员分布和地理位置特点,合理规划、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各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以点带面、点面同步”的原则,由各乡镇(街道)确定2-3个示范点,为有建设任务的村(社区)提供示范,同步推开。坚持半月一上报、一月一通报,及时给乡镇、街道传导压力,增加动力,加快了建设步伐。为确保建设效果,印发建设标准等文件,举办文化站长培训4次,召开现场推进会议1次,组成4个督导组,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现场看、现场改的方式,对各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行督导考核和“回头看”整改检查。所有有建设任务的村每村必到、每村必查,每到一处针对建设标准一一对应,面积不足、活动室不够、制度不全等不足之处共同想办法整改,将有关乡镇(街道)好的做法随时上传文化微信群,以供其他乡镇、村(社区)参考。各乡镇(街道)也层层召开现场会,跟进督导检查,扎实推进该项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建设464家,占全区行政村数的70%,圆满完成全年建设任务,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打造了优质、便捷、高效的群众文化家园。
举办两大特色活动,打造群众文化靓丽品牌。组织开展第三届“群众文化体育艺术年”活动,由各级政府搭台、社会企业赞助、文化部门协办、区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承办,广大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以元旦、春节、元宵、国庆等重大传统节日为依托,组织百支故事队大拜年、庆三八、庆七一、庆国庆等系列文艺演出15场,带动全区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同时注重日常性文化活动开展,举办广场舞大赛、舞蹈比赛、器乐大赛、全民阅读等活动,以适应不同群体的文化爱好,做到“月月乐”、“周周乐”,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打造有影响、有深度、品位高的精品文化。采取“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原则,积极推进“千戏下乡”活动,由各乡镇(街道)牵头,以庄户剧团为演出主体,将活跃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乡俗的群众文化搬上舞台,让群众大胆展示艺术才华,在活动中唱主角、受教育,圆满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的演出任务,全区文化演出水平显著提升,活动影响力逐年扩大,成为备受广大基层群众青睐的文化品牌。
开展三类人才培训,增强群众文化基层造血功能。着眼“学以致用”、“补齐短板”,实施文化酵母工程,由过去简单的“送文化”转为“种文化”。采取“派出去、请上来、送下去”的方式,多途径、多层面、多样化加强辅导,重点做好对业余文化艺术团体管理者、创编人员以及基层文化带头人三类人才的辅导。以重点文化人才为点,以管理片区为线,以村、居、社区为面,组成一张文化辅导的大网覆盖全区,触角触及各自然村。各乡镇(街道)以三类人才为骨干,充分利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活动室、书画室等文化场所,开展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等,以赛代练、以赛代培,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共有庄户剧团23支,广场舞队伍500余支,组织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借助四级微信平台,拓宽群众文化宣传窗口。适应新形势发展,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区级“岱岳文化”微信平台和文化微信群,将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的使用、安装、关注等方法和步骤,通过文化站长进行广泛宣传,层层传导,扩大微信公众号的受众面。各乡镇(街道)也相应建起各自微信平台,凡有文化工作信息及时发送至文化微信群,经筛选后上传“岱岳文化”微信平台。自今年微信平台运行以来,发布各类文化宣传信息10余条,及时推送链接到市局微信公众号的工作消息达50余条,扩大了文化宣传交流层面,增强了新媒体的利用率、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了“市、区、乡、村”四级宣传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