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办法》。近期将正式颁布实施,将公共文化服务上升到法制保障高度。《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解决了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服务标准不统一、经费保障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保障了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 全威海市按标准建成235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威海市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字〔2016〕78 号)。成立督查组对全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在经区召开了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委托第三方对威海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核,全市抽查样本全部达标。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9月5日至12日,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派出审核组赴威海市就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四个文化场馆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现场监督审核,经确认全部通过现场监督审核,持续保持认证资格。12月15日,国家标准委专家组对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项目进行中期考核评估。考核组认为,威海市文广新局承担的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标准体系适宜,标准适用性较强,阶段成果明显,通过中期考核评估。
四、“四个精准”统筹推进文化攻坚扶贫。精准调查摸底,对全市18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每个村的具体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建立了工作台账。精准分类实施,每村每年一场戏,为农家书屋(村图书室)免费补充更新图书,配备拉杆音响等文化活动器材,完善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精准督导检查,建立了协调推进机制,督导各区市按照《方案》要求和工作进度表,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精准宣传造势,利用新闻媒体、局域网、公开栏等平台,大力宣传推进文化扶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扶贫带来的深刻变化。
五、“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在市民网试运行。多次组织召开了威海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评审会议,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对各项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目前已上线试运行,征求社会各届意见。
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对全市民间文艺团体进行了调研,调研成果获2016年度政府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威海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威海市扶持社会文艺团体发展的意见》,不断培育壮大民间文艺团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市区,以市、区市图书馆尼山书院为主阵地,开设了古琴、茶艺、书法、剪纸等课程,每周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经典诵读、传统武术推广等活动,全市尼山书院共免费培训7200余人次。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积极推进社区儒学和乡村儒学发展,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有条件的镇(街)、村(社区)建设儒学讲堂,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传统节日民俗传承、志愿服务、社区互动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孝老爱亲,和睦邻里,树立良好村风民风。全市共建有儒学讲堂示范点72处。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全市21处建设运行效果较好的镇、村级展示馆进行扶持。
八、非遗保护与传承成果丰硕。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和第四批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评选公布了22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和31位代表性传承人。组建了非遗专家库,进一步发挥专家在决策咨询、政策性建议、项目评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非遗月期间,威海市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全省五个分会场之一,在市政府广场举办了威海市“非遗月”启动仪式,在经区九龙城购物广场举行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美丽非遗迎新年,欢欢喜喜过大年——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
九、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活动。“幸福威海”广场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演出,全年演出76场。组织开展了“欢乐乡村—2016威海市农村(社区)群众文艺汇演”,评出各类优秀节目114个,优秀组织奖14个,优秀辅导教师奖35个。以“传承经典 品味书香”为主题,深入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建立了“书香威海 全民阅读推广基地”,启动了威海“阅宝起航”计划,为0—3岁儿童免费提供阅读指导服务,开展了阅宝起航进校园、进企业、进校村行动,反响强烈,有效地引导父母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建设了盲人数字图书馆,积极推进“民工书架”计划,在全市农民工密集企业设立了12个“共沐书香”图书服务点和5个企业电子阅览室。每个图书服务点配送3000册图书,每季度更新1000册图书。
十、打造群众满意的文艺精品。反腐题材现代京剧《镶金玉雕》,获2016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组织创作了《好人?威海》《威海之恋》《住在威海》三支威海主题原创广场舞。现代小吕剧《一个钱包》获得山东省地方戏保护项目扶持资金的支持。《猎》在第一届中国金鸡百花国际微电影展映(节)上荣获优秀作品奖。对口快板《兄弟》入围山东省参加十一艺节“群星奖”曲艺门类比赛。群舞《守望》参加了全省舞蹈优秀作品展演。原创舞蹈《花饽饽》在央视综艺频道《舞蹈世界》节目播出。于向志创作的油画《胶东民俗系列创作》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实现威海市国家艺术基金申报项目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