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紧紧围绕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发力,加快公共文化资源均衡化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助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推陈出新,文化传承“聚人气”。昌邑扎实推进潍水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2016年孙膑崇拜——烧大牛、昌邑砖雕两个项目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6项。龙池镇齐西村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卜庄镇姜泊村民居入选山东省海上丝绸之路非遗名录、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同时,积极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绿博园民间收藏博物馆、昌邑市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等在民营专题博物馆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潍坊市“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先后举办戏曲、文学艺术等培训班17期,培训基层公共文化人才420人次、文艺骨干312人。
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强底气”。昌邑市加大文化产业投入,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双十”支撑工程,发挥文化大项目和文化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区、龙乡水韵·千年古村文化旅游景区、博陆山生态文化体验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同时,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提质增效,省级文化产业基地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和3处潍坊市级文化产业基地都顺利通过上级复查验收,华裕丝绸有限公司的“改扩建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山东新大印刷的“‘互联网+印刷’网络服务平台”等6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库。“互联网+文化产业”实现新突破,培育出东方创业谷文创基地等一批互联网文化企业。目前,通过互联网从事民间艺术品销售的商家已达20多家,变“文化作品”为“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