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加快《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广泛开展“非遗月”“文化遗产日”活动,在淄博市博物馆举办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厅长期对公众开放。大力实施“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授课、开设地方非遗课程等方式,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淄博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遗传承示范学校。五音戏、聊斋俚曲、蹴鞠、磁村花鼓等一批非遗项目纷纷登上校园舞台,吸引学生参与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三是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临淄区齐国故城、齐长城保护展示工程纳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淄博市一区(临淄片区)一带(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三大工程(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工程、胶济沿线的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列入《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蒲松龄纪念馆拙园修复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发展迅速,全市非国有博物馆数量达到30家,列全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