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省新闻联播

莱芜市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2021-06-18| 编辑:杨倩|【

    近年来,莱芜市加强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机制、载体、平台、途径等的研究,较好地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加强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嬴秦文化精神内涵。一是建强研究队伍。成立嬴历史文化研究院和山东嬴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会刊《嬴秦文化研究》、网站“嬴秦文化网”,为展示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二是组织高规格学术交流活动。与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主办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取得丰硕成果。达成了“莱芜为嬴秦始源地”的共识,确认了嬴秦起源于东方、源于莱芜的学术观点,确定了莱芜作为“伯益封地,嬴秦祖里”的历史地位。三是积极宣传推广。编著研讨会论文集《嬴秦始源》并出版发行,标志着莱芜作为嬴秦始源地学说进一步确立。2014年12月,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嬴秦帝国探源》在北京开机,将嬴秦族起源于莱芜的史实从纸面搬上荧屏。

  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平台。将现代公共图书馆和传统书院有机结合,通过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着力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能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开展国学普及、群众性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二是开展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艺术体验活动。现场演示碑刻拓片、古籍修复等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俗体验活动。四是开展国粹展演活动。去年以来,市区两级图书馆累计组织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展演活动1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10000余人次。

  实施“四大工程”,加强莱芜梆子戏曲保护与传承。一是实施“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建立莱芜梆子艺术的人才传承创新机制,通过“传帮带”、“师带徒”等形式,将老一代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精粹和经典剧目传授给年轻演员,推动中青年杰出艺术人才的不断成长和涌现。二是实施“戏曲人才培养工程”。2016年,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与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联合招收了40名莱芜梆子学员,为莱芜梆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实施“戏曲进校园工程”。在全市中小学校逐步开展莱芜梆子戏剧教育普及活动,将传统戏剧普及性教学纳入中小学校特色教育内容范畴。四是实施“传统剧目保留工程”。对全市现有的代表性莱芜梆子戏剧名家进行抢救性的采访录音录像,共整理出传统剧本50多本,曲牌40多个。

  以非遗保护为抓手,推进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一是完善保护措施,促进保护传承。不断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对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整体规划保护。二是搭建平台载体,宣传展示民俗文化。积极组织民俗文化展演、元宵节灯会、民间艺术表演赛、消夏文艺晚会、群众文艺创作表演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把保护民俗文化与繁荣传统文化生活紧密结合,为宣传推广民俗文化提供展示平台。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扶持各类民俗文化传人、特色村(居)等利用现有文化设施,设立传习、展览和展示场所,为民俗文化传承活动提供便利。积极鼓励支持项目传承人,依托项目建设民俗文化研究院和博览馆,推动传承保护阵地建设。充分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稳步推进村史展室建设,全市一批高质量村史展室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全市还将计划建设60个村史展室,并列入了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