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省新闻联播

突出重点 三抓并举 诸城努力打造新时期的文艺精品
时间:2021-06-18| 编辑:杨倩|【

    去年以来,诸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抓精品,出力作”的要求,突出重点,三抓并举,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重点打造大型反腐茂腔现代戏《失却的银婚》,在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验收后,配合全市开展的“两学一做”及干部作风建设年教育活动,3月份在诸城市党政机关干部和党员群众中进行展演巡演6场;8月份在潍坊大剧院又为省、市两级领导及市直部门的党政干部进行了汇报演出,得到了领导专家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工作中,主要做法是:

  抓扶持,领导重视是打造文艺精品的重要前提。首先,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创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安排部署文化活动。将打造文艺精品作为“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支撑,纳入了文化名市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和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为此诸城市专门成立文化艺术指导委员会,对文艺精品的创作给予重点指导。《失却的银婚》在创作上,得到了诸城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强力支持,在项目策划、项目论证、剧本创作等各方面都给予了精心指导,为项目顺利申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其次,诸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文艺作品、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等文化产品由政府买单或补助,鼓励创新品、出精品。诸城市财政今年拿出300万用于舜龙艺术团、日出东方艺术团的文化服务购买,极大地调动了院团的创作激情和演艺质量的提升。再是,为支持艺术团的发展,鼓励地方传统戏曲剧目创作,市里拿出50万元专门成立了艺术奖励基金,对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的每个剧目奖励10万元;第四,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争取上级的扶持政策,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去年以来,诸城市茂腔,古琴共3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440万元,推动了院团建设和文艺精品的创作。

  抓队伍,高端人才是打造文艺精品的必备条件。创作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必须要有一流的创作团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一方面,坚持把人才引进来。《失却的银婚》在创作过程中,先后赴北京邀请国内一流创作团队,多次到检察院、看守所实地了解、体验,让“落马”干部现身说法,经反复讨论研究,推敲打磨,先后18次易稿最终完成剧本创作。在此基础上,特邀国家一级导演杨琨对剧目进行总体指导,国家一级作曲栾胜利担任作曲设计,国家一级舞美师寇彬担任舞台美术设计,特邀国家一级演员荆延国、孙红菊分别担任主演,同时还专门组建了一个30人的以民乐为主的中型交响乐团伴奏,使《失却的银婚》这部剧目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升华。另一方面,坚持人才走出去。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着力培养诸城本土的文艺人才,面对近年来地方戏曲生存艰难、人才匮乏的局面, 今年我们又成功申报了“山东茂腔《罗衫记》表演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利用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培养舜龙艺术团的青年演员王帅、张慧等优秀表演人才10人,先后到中央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深造,此外,还对全市创作演艺队伍进行建档管理,建立起老中青梯次培养机制,不断充实壮大文艺工作队伍。

  抓创作,精准选题是打造文艺精品的关键环节。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功立项机率较低,需要在选题时既要紧抓当下社会热点,又要契合社会主旋律。《失却的银婚》在申报打造方面的主要做了三点。一是精心准备申报书。在申报材料上注意阐述好申报项目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阐述好申报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充分展示出在完成该项目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做到内容细致、论证严密、材料详实。比如导演的阐述、音乐的小样、舞美和服饰的设计草图、相关的合同、项目的实施方案等都科学合理、完整可靠、切实可行,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二是精准选题。一部好的作品,选题是关键,现今文艺作品在表现著名历史人物、社会伦理道德、人民群众生活、先模人物事迹,廉政文化建设、社会热点难点等几个方面,都能塑造出好的作品,我们在选题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己任,最终选择了既是当下热点,又能弘扬主旋律的廉政题材。事实证明,在国家反腐倡廉及“干部作风建设年”的大环境下,《失却的银婚》的汇报演出收到了好的作品既可以鼓舞人、又能催人奋进的良好社会效果。三是精心排练。在项目获得批复以后,我们立即召开专家研讨会,对剧本的打磨提升,演员的甄选招录,剧目的排演进行了详细探讨,排练时多次拍摄影像资料,邮寄到北京等戏曲专家处,咨询意见,根据反馈情况,我们先后登台彩排超过50场次,使作品得到不断地总结与提高。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