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为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德州市加大工作力度,于5月17日和10月31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先后召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专题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同时采取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外出考察学习、强化督导考核、定期情况通报等措施,强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德州市文广新局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考核,建立党组成员包片制度,成立党组成员带队的6个督导小组,先后4次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全面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惠民、文化服务提升“三大工程”,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并全部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建成标准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27个,占比85%,超额完成省、市年度建设任务。
一是坚持重心下移,加快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将工作重心下移乡村两级,各县市区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督导考核等方式,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禹城市、庆云县、宁津县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专题会议,平原县、齐河县、临邑县、夏津县召开由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参加会议,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安排工作任务。二是加大财政投入。齐河县设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推进30个数字文化广场和7个乡村舞台建设;夏津县投入380万,用于送演出下基层、电影放映及乡镇文化场所建设;宁津县投入420万元,用于购置农家书屋图书、书架,为社区配备文化设备。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各县市区都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将其纳入综合考核,最低分值为10分。同时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采取党组成员包乡镇、乡镇分管镇长包片的做法,加大督导力度,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是推动活动下沉,加快实施文化活动惠民工程。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宗旨,重点抓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大院优化升级等民生实事,全面推动“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田间地头,让广大基层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目前,德州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400万人次;全市开展广场舞调演、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打造了德城区“百姓大舞台”、乐陵市“周末剧场”等特色活动品牌;市直三团开展“送演出下基层”等惠民演出43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全部数字化放映,确保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三是促进人员下乡,加快实施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全力做好人才招聘和人员培训,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文化人才扎根基层,筑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支撑,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水平。一是做好人才招聘。齐河县以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的形式,招聘16名艺术类专业大学本科生,助力乡镇文化站建设;夏津县乡镇文化站招聘熟悉和热爱文化工作的退休人员,实现文化站免费开放常态化;平原县通过县乡两级统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招募退伍军人,重点解决乡村文化场所人员不足问题。二是加强人员培训。今年以来,市级投入50余万元,采取“培训+活动+比赛”的模式,举办全市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广场舞培训等公益培训50余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000余名;县两馆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人员1-3人。目前,全市已组建2000余人的专业文化志愿者队伍,年培训辅导文化人才2000余人次,活跃在基层的庄户剧团、文化团队达3000余支,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群众基层文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