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省新闻联播

打好基础、盘活资源、再造血脉:淄川坚决打赢文化扶贫攻坚战
时间:2021-06-18| 编辑:杨倩|【
    去年以来,淄川区贯彻落实“文化扶贫”的发展理念,“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增强脱贫内生动力,肩负起扶贫攻坚系统工程中的文化脱贫责任与担当,蹄疾步稳迈向新时代。
    夯实文化基础,建好扶贫场地。截至目前,淄川区13个镇办全部建成二类以上综合文化站,全面提升村居综合性文化中心。2017年底,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督查全面启动。督察组对全区13个镇、街道、开发区综合文化站及47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督查考核。截至到2018年3月15日,全区10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淄川严格按照山东省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基本标准,对辖区内所有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室进行逐一排查,逐村建立工作台帐,摸清每一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现状、资源利用和效能发挥情况,并深入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阻碍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改造提升,确保在2018年6月30日前,全区107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
    盘活文化资源,找准扶贫抓手。一是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旅融合。淄川区深入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以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陶瓷风情小镇核心区建设、淄川区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做好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规划建设。同时,做好聊斋文化特色小镇、太河齐长城风情小镇等以非遗资源、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小镇申报规划工作。二是繁荣文艺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淄川区全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新春系列文化活动、送戏进村、“热土欢歌”等等。2017年以来,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举办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文化云”培训、志愿活动等不同类型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各文艺团体不断打造反映时代特色的新作品,比如聊斋俚曲剧团就推出了原创剧目《丫头大主任》,讲述了90后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抓经济、搞发展的脱贫致富故事。人民文艺为人民,这些取材当地实际、体现进步思想的优秀原创作品,给贫困村的群众注入强烈的文化自信。
    再造文化血脉,培养扶贫人才。2017年6月,“淄川文化云”正式上线运行。作为一套系统性的公益文体培训体系,“文化云”通过整合利用全区海量文体资源,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高品质文体培训服务。全区相关部门发挥职能,充分发动国家、省市级艺术大师、教师、老干部、老艺人、非遗传承人、文化爱好者等500余名志愿者教师,在区级文体场馆、学校、镇办综合文化体育站、村居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等文体场所,全年开展培训、体育健身、讲座等惠民培训,覆盖全区13个镇街道所有村居,让73万人城乡居民共享文体惠民丰硕成果。文艺工作者作为高度受关注群体,在参与扶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社会的关注,号召各界力量一起深度参与,更能以健康的公益形象引领‘粉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系统的培训课程造就了一大批文艺人才,有效改善精神面貌,转变思维方式,增强贫困村输血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础、引领航向。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