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省新闻联播

淄博市实施六大工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时间:2021-06-18| 编辑:杨倩|【
    淄博市文广新局结合地方发展优势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全面实施乡村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文化活动覆盖工程、文艺创作繁荣工程、文化产业孵化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等六大工程,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繁荣乡村文艺创作,加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壮大乡村文化产业规模,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努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  
  实施乡村文化设施提升工程,筑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建设标准化、制度化、实用型、创新型的“5+N”模式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快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到2020年底完成全市88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推广推介“淄川文化云”、高青县“小微文化”、桓台县“百姓大舞台”、沂源县“乡村文化理事会”等改革创新经验。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建设,启动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及扩大文化消费网络平台即“淄博文化云”建设。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成立淄博市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全市88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都建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实施乡村文化活动覆盖工程,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活动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平台载体。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激发各文艺院团发展活力。办好各项文化惠民实事,每年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3000场,为中小学送戏500场。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六艺’秀淄博”系列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下乡等各类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实施乡村文艺创作繁荣工程,推出一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组织动员广大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资金政策保障机制和艺术家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组织艺术家开展采访采风活动,筛选一批重点优秀作品,在出版、展示、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  
  实施乡村文化产业孵化工程,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淄博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淄博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创建乡村特色文化小镇,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品牌,到2022年,初步形成具有淄博地域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十大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产品,培养一批乡村文化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利用品牌优势带动形成“一村一产品、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格局。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红色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精品农业体验旅游活动。推进齐长城沿线村落“齐长城风情小镇”开发。  
  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大力推广推介齐文化。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推进稷下书院标准化建设,在全市图书馆联盟基础上,建立全市稷下书院联盟,形成齐国故都独有的特色与优势。完成《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25)》的编制,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25)》落实和示范区核心区项目建设。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活动。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整理保护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着力打造2个示范区(县)、5个示范镇(办)、10个示范村(居)历史文化展示馆。加大对农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及优秀民风民俗的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倡导在省级以上文明村中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开展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陈庄—唐口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壮大乡村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着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机制。评选市级重点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市级非遗保护性项目,扶持市级“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继续开展各类非遗传承项目培训。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每年市、区(县)文化主管部门定期举办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庄户剧团、民间班社,培养带动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能手。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