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在线访谈
  2011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在线访谈  主题嘉宾:社文司副司长李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
访谈时间: 2011-12-05 09:00:00  -- 2011-12-05 09:00:59
主题嘉宾:
访谈图片 更多>>
 12月5日,社文司副司长李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接受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有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主持人与嘉宾合影。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杨倩 摄。

图为主持人与嘉宾合影

 12月5日,社文司副司长李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接受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有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访谈现场留影。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杨倩 摄。

图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12月5日,社文司副司长李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接受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有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访谈现场留影。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杨倩 摄。

图为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

 12月5日,社文司副司长李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接受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有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访谈现场留影。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杨倩 摄。

图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

 12月5日,社文司副司长李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接受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有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嘉宾,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与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于沁。今天是12月5日,1987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者日”)。今天,我们邀请到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来到演播室,与广大网友共同就2011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的有关情况进行在线交流。 [12-05 09:00]
  主持人 李司长,节目一开始,首先请问您一个问题。一提到志愿服务,许多人可能首先就会想到那些在大型运动会、博览会上忙碌的身影。那么文化志愿者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12-05 09:00]
  社文司副司长李宏 文化志愿者首先是志愿者,具有一般志愿者共有的属性,比如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比如突出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等特点;但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即“文化属性”。按照我们目前给出的定义,只要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才能,愿意奉献时间和精力,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公益服务的人士或团队,都是文化志愿者。 [12-05 09:03]
  主持人 那么“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也请您介绍一下。 [12-05 09:03]
  李宏 “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是由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共同主办的,是通过在内地组织招募文化志愿者,以大舞台、大讲堂和大展台这三种形式,到边疆的民族地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这个活动从2010年开始到2011年在全国正式全面铺开。 [12-05 09:04]
  主持人 那今年的活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12-05 09:05]
  李宏 今年,边疆行文化志愿者这个活动全面启动,今年一共由北京、河北等13个文化志愿团,招募了800多名文化志愿者,分期分批赴新疆、西藏等8个边疆民族省(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深入边疆民族地区城乡基层,组织文艺演出和讲座100多场次,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干部200余人开展业务培训500多个学时,举办文化展览20多场次,累计展出180多天。此外,还邀请西藏、宁夏、新疆的基层文化工作者300多人分别到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青岛、重庆等内地参加“大舞台”演出和“大讲堂”培训活动。 [12-05 09:07]
  主持人 谢谢李司长的介绍。巫老师,您觉得“边疆行”活动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12-05 09:07]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 我觉得这个特殊意义大概可以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第一个有利于:有利于提升全社会公益意识的同时,改善和发展边疆地区的文化民生。这个活动既是一个文化志愿者积极自觉自发支援边疆的行动,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围绕进一步提升边疆文化发展水平,通过这个活动,实实在在地惠及边疆地区基层的人民群众。这个文化民生活动实际上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这个特点,这是一个。 [12-05 09:08]
  巫志南 第二个有利于就是加强内地和边疆的文化交流,提升边疆和内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均等化。这个活动运行的方式是以内地,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面向新疆、西藏以及其他民族地区提供文化服务方式,有一套设计非常好的文化服务方式。比如内地提供菜单,内地与边疆在调研基础上进行对接,对接之后实施签约,再进行推进,这些环节实际上针对性非常强,而且相互之间供给的准确度非常高。这样双向互动以后,内地和边疆地区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 [12-05 09:11]
  巫志南 第三个有利于是结合我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志愿事业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对志愿者事业都是有借鉴意义的。这就是我们文化志愿者活动有一个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建设,这几年来这方面的进展推进非常好。健康地、有序地、制度化地发展,对我们国家志愿者事业起到示范作用,对国际志愿者事业有一种贡献。 [12-05 09:13]
  主持人 李司长,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发展对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12-05 09:14]
  李宏 应该是这样的。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同志在出席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欢迎仪式的致辞中也强调,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觉的良好载体,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实现文化自强的有效途径。 [12-05 09:16]
  李宏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投入和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文化部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将转向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但是,目前基层公共文化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广泛调动社会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现阶段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足,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随着我国文化志愿者队伍的逐步壮大,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广泛发展,我相信将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12-05 09:18]
  主持人 王局长,据了解北京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很好,那么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12-05 09:18]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文化志愿者服务。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志愿者服务作为重要的奥运遗产,在北京市继承发扬,文化志愿者服务至今整个服务体系已经有三年,是由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和16个区县分中心组建而成的,至今已经有三年。在这三年里,整个志愿者服务是逐步发展,逐步前进,截止今年12月3日,我们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市已注册的个人文化志愿者达到了11240名,志愿团体有287个,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1081名,全年使用文化志愿者达到了4.7万人次。服务的对象多达237万人次,累计的服务时间达到了120万个小时,应该说整个文化志愿者的队伍已经成为我们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12-05 09:20]
  王珠 那么在明年,2012年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这个项目已经被列为政府的实事工程,就是个体服务时间不低于30小时,面向社会,特别要针对乡村、社区、打工子弟学校、残疾人和老年人,这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应该说文化志愿服务在北京这些年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赞赏、支持和肯定。 [12-05 09:22]
  主持人 谢谢王局长的介绍。听了三位嘉宾的介绍,我相信广大网友对这项活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边疆行”文化志愿服务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下面,我们电话连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12-05 09: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 我区作为对接内地省份和单位最多的边疆地区,今年迎来了福建、河北、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的文化志愿者。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活动启动仪式,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副主席参加仪式,为“春雨工程”边疆行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声势。随后,福建省文化志愿者为我区群众带来了一台近两个小时的集杂技、木偶、魔术、歌舞为一体的、精彩绝伦的文艺节目。 [12-05 09:31]
  徐锐军 在基层,如巴州,听说世界顶尖杂技团河北杂技艺术团要来,巴州百姓都想亲眼看看杂技高手们的真本领。演出前几天,票源就已经非常紧张,演出当晚,在巴州首府库尔勒市楼兰剧场内,华灯闪烁,座无虚席,掌声和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1000多名观众欣赏着河北杂技艺术团精彩的表演。“这是巴州库尔勒市老百姓首次现场看到这样精彩的杂技演出!” [12-05 09:31]
  徐锐军 边疆行的意义不仅仅让我们当地群众一饱眼福,还立足新疆实际,把我们的特色文化展示在内地的舞台上,让更多没有到过新疆的人了解新疆的文化。如:北京市邀请我区墨玉县文工团到北京各区县演出,并专门请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做指导;上海市邀请了我区的艺术院团参与上海国际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提供更大的舞台给新疆的演员们,进一步加强新疆文艺院团与内地文艺院团的结对交流学习。 [12-05 09:32]
  徐锐军 除文艺演出外,还有培训、讲座以及组织人员赴内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如著名作家余秋雨也作为文化志愿者,赴我区喀什举办了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为题的专题讲座,讲座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这样高水平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认识到边疆行是一种在发展中传递大爱、在大爱中寻找各民族文化共性的伟大实践。效果非常好。还有今年江苏省、山东省通过“大讲堂”的形式,组织我区基层图书馆人员赴内地进行业务培训,受到了我区基层文化单位的热烈欢迎。边疆行文化志愿者所到之处,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针对性强又实用的讲座培训,丰富多彩的各类展览,让新疆大地的文化生活顿时活跃起来,在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和内地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2-05 09:32]
  徐锐军 今后我们将更加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对口援疆内容,放大援疆效应,使援疆工作充满朝气和活力。同时也感谢文化部和19省市从人员培训、文化活动、设备物资、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我们的大力援助。谢谢大家。 [12-05 09:32]
  主持人 听完新疆徐厅长的介绍,在座三位嘉宾有什么感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2-05 09:32]
  王珠 因为文化援疆过程我们已经做了两年,在春雨工程这样一个很有实际效果的项目支持下,北京文化志愿者赴新疆进行大舞台、大展台、大讲堂的活动,同时我们根据北京市一些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自选的文化志愿者援疆的项目。我觉得文化援疆和春雨工程实际上在志愿者上是一个互动的,新疆的文艺工作者也到北京来学习、来培训,我们现在已经连续两年接待了和田县和墨玉县文工团到北京舞蹈学院来进行专业的舞蹈培训,同时在北京每个县文工团都演出了20场,我觉得实际上北京在整个贯彻文化部关于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援疆的总体思路上,真正地本着是为边疆的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一个原则。 [12-05 09:35]
  王珠 同时在整个工作中,我们是真心、连心、暖心、称心,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志愿服务,我想给大家说两个小的故事,就是我们这次开展一个叫百福和田的活动,我们组织了七个专业摄影的文化志愿者到和田真正的牧场、兵团,到维族老乡的家里,到干警工作第一线为他们拍生活照。一个是很普通的一对维族夫妻俩,当他们照完这张相的时候,两个人非常激动,我们摄影者说你们俩夫妻也不是第一次照相,为什么这次这么激动?后来那个男士说我是第一次在外面搂着我的老婆照的一辈子的第一张相,这是一个例子,让人感觉到真是一种人心的表现。还有一个是到兵团去摄影,一个姓王的女干部,志愿者说给你们照一张全家福,她说我最想跟我父母照一张全家福,在她父母已经走了的墓地上,她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照的全家福,兵团一代、二代、三代人戍边。 [12-05 09:40]
  主持人 真的很让人感动。 [12-05 09:41]
  王珠 我每次听这个,眼泪都止不住,因为我看过这个,非常感动,但是我们的文化志愿者就用这种真心为他们服务,非常感动。整个文化活动完了以后,我觉得这个文化志愿服务跟一般的社会志愿服务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文化志愿者他的服务是双方的,有交流的,这种服务中国有句话叫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给了人家最美好的东西,但是在这种志愿服务中,对方给你这种精神的回馈是能够让人有一种更加美好前进的动力,这也就是我们志愿服务能够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也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志愿服务队伍的原因,同时北京市的志愿服务,我们已经从重数量向重服务质量发展。 [12-05 09:48]
  王珠 我觉得每个志愿服务者经过三年不断地服务的积累,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什么,服务要求是什么,特别是在边疆行的工作中,他们得到了我们边疆人民到底需要一些什么,供需要对口,需要的东西和我们供给的,我们提供的这种服务要有一种互相的增长,就是增长的这种效应。 [12-05 09:51]
  主持人 刚才王局长也讲了很多感人的事例,请巫教授说一下。 [12-05 09:52]
  巫志南 我有三点体会,首先边疆行这个活动实际是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就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边疆地区的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一些最迫切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帮助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文化机构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产品资源跟人才、技术结合起来。授人以渔,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能力。 [12-05 09:54]
  巫志南 第二,要把活动方式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发挥出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边疆民族文化民族性、地域性非常鲜明,所以这个地区要多结合具有民族特点的节庆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上我们可以采取小型化、低成本的运作,比如提供一些专家讲座、艺术指导、技术培训、现场辅导,这些都是边疆迫切需要的。 [12-05 09:56]
  巫志南 第三个体会就是“边疆行”活动还要坚持长效性和互动性,零散、短期、随机的活动非常有效,但是效应比较小,周期比较短,我们觉得还要发展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志愿者管理机构的统筹和组织的指导作用。比如说边疆民族地区要在帮助解决问题,培训人才,建立示范,搭建平台这方面下功夫,内地要在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品牌建设上下功夫,逐步形成持续、规范、高效的边疆行运行机制。 [12-05 09:57]
  主持人 李司长,您觉得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边疆行”活动,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12-05 09:58]
  李宏 刚才通过三位的介绍,我们能感受到“边疆行”的成功最重要之处,在于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以人为载体,以心为动力,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无论是内地的文化志愿者走进去,还是边疆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走出来,他们到了另外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好多文化志愿者说第一次到边疆那么远的地方,没有去过,没有想象到边疆的基层群众对文化的渴求,边疆这些基层同志有的都没有出过新疆,他们第一次到内地,到我们这些发达的城市,到沿海,到首都,他们这种切身的感受,我想除了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更多他们在精神上在心灵上,从他们谈到的,对他们是一种震撼。所以这个活动我们要把它做得更好,也是刚才他们几位都谈到的,一个就是我们还是要更加注重实效,边疆最需要的和我们内地的文化志愿者最擅长的需求要结合。 [12-05 10:02]
  李宏 另外,我们在活动的形式上、方式上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改善,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最近我们和上海社科院,还有一些地方单位共同探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比如说关于文化志愿者的招募机制,关于边疆和内地的文化需求的供需机制,从组织保障这方面,建立保障机制,另外文化志愿服务的评估和表彰机制,包括宣传和推广机制,通过这五个机制的建立,保障这项活动能够持续地、长久地、有效地、健康地发展下去。 [12-05 10:06]
  李宏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抓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目前“边疆行”活动是通过集体的、项目的志愿招募为主,下一步随着它的不断成熟,我们将逐步向社会招募、个人招募方面发展。逐步形成一支具有热心于公益,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 [12-05 10:11]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入到网友提问的环节,看网友有哪些问题? 网友“草根中的草秆”提出一个问题,我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我想问问,如果想参加“边疆行”活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该去什么地方报名申请? [12-05 10:11]
  李宏 “边疆行”是属于专业型和项目型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于赴边疆地区开展服务对于身体条件、文艺才能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各地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主要采取团队招募与个人招募相结合,文化系统内招募和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具体的招募标准和条件,向社会公开发布招募公告。你可以关注一下当地文化部门的网站和报纸。 [12-05 10:18]
  王珠 我说说北京市的做法,首先你必须是北京市的文化志愿者,而且在北京市有优良的文化志愿服务的记录,我觉得这两个是必备的条件。第三你需要根据我们的项目,每一年设立的文化志愿项目不同,根据这个项目,你还需要具备自身的条件。成为北京市文化志愿者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在16个区县分中心设有文化志愿分中心,可以提交个人的资料,到那去报名来参加。 [12-05 10:20]
  主持人 网友“男主角”提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文化部下一步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12-05 10:20]
  李宏 文化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文化志愿事业发展。一是进一步倡导文化志愿精神,广泛宣传和普及文化志愿的理念,提升文化工作者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率和参与度。 [12-05 10:23]
  李宏 二是要打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像“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通过两年的实践,在全国已经形成声势和影响。我们还会不断打造其他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特别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文化志愿者能为的结合点上来寻找突破口,逐步建立一批有影响的、有品牌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12-05 10:27]
  李宏 第三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各地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和引导。指导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组织,拓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平台,规范文化志愿服务的行为,这方面各地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最终是提高文化志愿服务的品质和品格,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 [12-05 10:29]
  李宏 第四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文化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 [12-05 10:32]
  李宏 第五是进一步探索文化志愿服务的自身特点与内在规律,逐步确立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志愿者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促进文化志愿事业的健康发展。 [12-05 10:33]
  主持人 谢谢李司长。 [12-05 10:33]
  王珠 听李司长谈今后文化志愿服务的设想,觉得很受启发,北京市在明年志愿服务工作主要考虑三点,一个是加强队伍的建设。我们现在从重数量人的积累,队伍的积累,已经开始转到重服务质量的提高。 [12-05 10:35]
  王珠 第二是重视文化志愿项目开发,以项目来带动服务,让志愿项目既能为百姓送去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同时让文化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做好前期调查、摸底、组织试点项目的实施,包括总结一些项目进行过程的经验和教训,使文化志愿服务这个平台搭得更扎实。 [12-05 10:36]
  王珠 第三通过文化志愿服务,希望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引领公益的理念,促进社会责任感,这点特别需要新闻媒体的帮助。比如说今天我们政府门户网站对志愿者服务的宣传,真正在社会上宣扬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叫人人共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 [12-05 10:38]
  主持人 谢谢王局长。网友“老乔”问,如何处理春雨工程边疆行中文化交流中的少数民族语言障碍的问题呢? [12-05 10:39]
  巫志南 少数民族语言障碍确实是存在的,“边疆行”志愿者行动当中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加强具有语言能力的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逐步地建立人才数据库,据我了解,已经在进展过程中。再一个就是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翻译,特别是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产品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这个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可以大力丰富少数民族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还有一个就是边疆民族地区现在也在加强双语教育,他们将来接受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12-05 10:41]
  主持人 网友“文化人”提问,以后咱们春雨工程边疆行活动还将在哪些地区开展和推广呢? [12-05 10:42]
  李宏 从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的组织方式来说,我们是全面动员,各个省市,各个志愿服务队伍点对点的结合。2010年主要针对新疆、西藏两个边疆省,今年已经扩大到了八个边疆省。我想将来是这样的,既然叫边疆行文化志愿服务,着重的是多民族的文化交流,无论是边疆省还是有些内地省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比较突出的地区,都在我们这个边疆行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范畴。 [12-05 10:43]
  主持人 最后我想请在场的三位嘉宾对参加春雨工程的文化志愿者说几句话。 [12-05 10:44]
  巫志南 文化志愿者是个技术活、专业活,没有能力也不行,所以各位志愿者既要有热情,也要注重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边疆行”工作。 [12-05 10:45]
  王珠 北京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和“边疆行”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今后的路更长,让我们共同努力,秉承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把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做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05 10:47]
  李宏 边疆行有几个关键词,除了文化志愿,还包括:文化交往、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最终增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05 10:48]
  主持人 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进行到这里,再次感谢三位嘉宾作客文化部网站,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再见。 [12-05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