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演艺群星反假唱联合行动”在线访谈 |
|
就“演艺群星反假唱联合行动”的有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题嘉宾: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管理处处长李蕊,中国演出家协会秘书长朱克宁,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江凌,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法制处处长沈睿。 |
访谈时间: |
2010-06-28 15:00:00 -- 2010-06-28 15:00:59 |
|
|
|
嘉宾在访谈现场合影 |
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法制... |
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 |
中国演出家协会秘书长朱克宁... |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娱乐演出... |
 |
文字实录 |
|
 |
|
主持人 大家好,由文化部主办、中国演出家协会承办的“还演出市场一片蓝天——演艺群星反假唱联合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今天下午文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我们邀请到几位嘉宾到现场,跟网友进行直接交流,在此非常感谢大家来到我们现场。首先介绍一下来到现场的几位嘉宾,坐在我左手边的这位女士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管理处处长李蕊。 [06-28 15:53] |
|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管理处处长李蕊 各位网友好。 [06-28 15:53] |
|
主持人 中国演出家协会秘书长朱克宁。 [06-28 15:53] |
|
中国演出家协会秘书长朱克宁 大家好。 [06-28 15:53] |
|
主持人 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江凌女士。 [06-28 15:54] |
|
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江凌 大家好! [06-28 15:54] |
|
主持人 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法制处处长沈睿。 [06-28 15:54] |
|
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法制处处长沈睿 各位网友大家好。 [06-28 15:54] |
|
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来到现场。我们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各位来探讨一下。首先我想请问各位,假唱虽然说是对观众的一种欺骗行为,但是它的危害应该不只在这方面,几位觉得还有其它哪些危害呢? [06-28 15:56] |
|
李蕊 因为诚信是市场的基础,如果大家对一个市场缺乏了信心,这个市场就没有了发展的可能。不管是在演出市场还是其它任何一个市场,诚信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假唱在演出市场中相当于一个提供产品的环节,消费者在市场中如果接触到和消费到的都是假货或者假产品,就会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在演出市场也是这样,如果在演出市场中我们接触到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都是假的,我们的观众和各个从业人员对这个市场也就没有信心了。这样的话,市场就很难持续、长效发展。 [06-28 15:59] |
|
主持人 就是说健康的环境遭到了破坏。 [06-28 15:59] |
|
李蕊 对。大家的信心没有了。 [06-28 16:00] |
|
朱克宁 除了刚才李处长说的假唱对诚信的破坏,实际上它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有很大的破坏。假唱的歌手对于真唱的歌手来说就不公平。假唱对整个歌坛的发展,对整个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害。我们知道50、60年代,包括70、80年代国内国际都陆续出来一些很出名的歌唱家,最近几年不如人意,这可能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的。但用一种技术手段,用还音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真唱的效果,那还有谁愿意努力去提高自己。这样下去对歌坛的发展和歌手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危害。 [06-28 16:04] |
|
主持人 会有一种畸形的发展方向,对吗? [06-28 16:04] |
|
朱克宁 趋利大概是一种人的本能,如果真唱和假唱的出场费一样,可能大家都愿意假唱,省事儿。这样可能一时占了便宜了,但是对他自身的发展肯定是有损害的。 [06-28 16:05] |
|
主持人 就是说对歌手本身也是有影响的。 [06-28 16:05] |
|
朱克宁 对歌手本身,对整个歌坛的发展都有损害。 [06-28 16:06] |
|
江凌 我非常同意他们两位的观点。所谓的歌手,或者歌唱家、歌者,这种职业的主要行为其实是通过歌唱表达一种情感,或者表达歌唱能力,如果完全是假的,这种能力肯定表达得不够。他完全没有声音的现场交流,他的情感传递的肯定也是非常萎缩的。长此以往的话,就会造成这个行业在将来不被信任,危害是非常大的。暂时的假唱,最后带来的是这个市场的萎缩,以后大家这种职业和专业能力完全被退化了。就像人,不用尾巴了就没有尾巴了。歌唱是一种天赋,刚才参加我们的会议有很多歌唱家和歌手,他们在舞台上,他们在现场的那种爆发力和实力是非常让人崇拜的,为什么有那么多偶像获得那样大的崇拜和市场价值,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他们的天赋以及他们的真情实感,如果这些都消失了,大家都来对口型了,慢慢玩弄的不是观众,玩弄的可能是自己。我认为这是很可怕的。 [06-28 16:09] |
|
江凌 现在歌唱家去参加各种演出,为了在现场保证最好的状态,实际上他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知道很多大艺术家,他们在台下是很少讲话的,他们默默的在后台,在那儿默念自己在舞台上将要表达的内容。我经常看到很多在舞台上非常光彩的艺人、歌手或者是艺术家、表演家,往往在台下是在那儿默念的,而不是拿光盘塞在机器里。他是需要储备和酝酿的,这是一种艺术,对艺术的这种能力和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敬畏之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一辈子的行业,或者对观众的情感是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尊重的。 [06-28 16:12] |
|
主持人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请问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的沈睿处长,从2005年《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出台已经五年了,但是假唱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这样的问题,政府的解释主要是难于取证,我们接下来在取证环节上政府有一些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或者有一些什么样新的比过去更高科技的技术手段? [06-28 16:13] |
|
沈睿 刚才几位老师都说了。国务院《演出条例》和部里《实施细则》对假唱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假唱是在演员演出过程中用事先录取好的乐曲、歌曲来代替现场演唱的行为。在实际演出的过程中,假唱通常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对口形,演员本身不发音,靠录音的效果。第二种是演员本身也在唱歌,也在发声,但是声音通过调音台处理之后,现场音乐仍然是录音棚中录制的,目前主要是这两种形式。在假唱的取证过程中,技术手段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技术手段在执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在演出的现场,第二方面是在调音台。对于演出现场的取证有这么几种,有的装一些音响设备,有的是扫描歌手的无线麦克,通过麦克发送的频率识别你是真唱还是假唱。调音台上取证还是加装一些技术设备来完成。假唱是在录音棚里后期制作完成的,是通过多音轨在后期合成的,音频的特点和现场演奏的特点肯定是有区别的。主要原理就是这些。无论是哪一种技术手段,它都是有利有弊的,比如我刚才说的扫描麦克的,它可以解决演员对口型的问题,但是他不能解决演员真唱,但是放的东西是事先录制好的盘,所以每一种技术都有缺陷。关于技术方面的障碍,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障碍。一方面,安装技术设备面临法律上的问题。包括公众权利和商业秘密取舍的问题,一些演出的经营者主要是一些国外的经营者,包括一些港澳台的经营者,他们往往不太愿意别人进入他演出的核心控制区域,所说的理由无非就是商业秘密,执法人员进入就需要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另外,需要演出主办方的配合。另一方面,现在取证的这些设备标准上还不是特别统一,有些设备还处于实验性阶段,还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的认证。执法人员对技术设备的要求有三点:一是科学性;二是结论的准确性;三是事件可验证性。 [06-28 16:15] |
|
主持人 但是现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这种假唱的现象我们已经发现了或者已经取证到了,而要等到事情结束之后了才会对演员、歌手进行惩罚措施,我们是不是应该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都有哪些措施? [06-28 16:17] |
|
沈睿 包括两种,一种是行业自律,另外一种是政府的监管和法制宣传。通过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使他明白演出假唱之后的危害。更多的法律上有规定,如果演艺者因为假唱而被处理的话,特别是吊销经营许可证的话,作为演员而言,是一年之内不能从事演出的行业,作为他的经营方的法定代表人是五年之内不能从事演出行业。 [06-28 16:20] |
|
李蕊 我再谈两句。对于假唱来说,可能很多网友都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假唱的这位歌手或者这位演员的本身,其实假唱是一个很综合的环节,包括调音师、音响师,他们可能是为假唱创造了一些条件,因为一提假唱都提某某人假唱,但是后面的技术团队可能不会被大家所注意。所以,在我们预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演员行业的自律,我们还有一个协会叫录音师协会,对录音师,还有对商业性演出的技术人员加强他们的行业的自律和法制的宣传也是很必要的。 [06-28 16:22] |
|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想问朱克宁秘书长,这次反假唱联合行动有演出行业协会参与,演出行业协会从行业自律的角度能够对演员自律起到一些什么样的作用?针对于演员本身,无论刚才咱们说到的录音师也好,如果没有演员配合,也不会造成这件假唱。 [06-28 16:24] |
|
朱克宁 我觉得这件事情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讲,更多的是对演出市场的一个总体的综合治理。假唱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仅在于一个歌手假唱,它需要一些托,比如说录音师、主办单位或者其他相关的人。假唱现象之所以产生,和我们整个行业整体的不规范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据我所知,在国外好象没有假唱,尤其欧美国家,包括日韩、港台,都没有。为什么假唱只有在中国大陆有,在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它怎么产生的,之所以能够产生假唱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整个行业、整个市场的不够规范,包括有伪造的假批文、假合同,演出市场中有很多假东西,有很多不规范的东西,所以整个行业之风不正,行业市场的运行不规范。如果想从根上扭转假唱这件事情,我认为不能仅仅就假唱论假唱,而是要对整个市场进行治理。根据文化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赋予了我们行业协会对演出经纪人、演员,以及各类的演出人员进行资格认定,我们现在正在开展这工作。我们还进行对舞美工程企业相关的一些资质认定,现在正在配合北京市公安局搞大型演出活动的安全管理的社会化管理,从行业协会来讲,应该通过假唱这个切入点,配合政府对演出行业各个环节进行治理,这个治理能够从根本上扭转从业人员的生存环境、市场的生存环境,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把假唱这件事情遏制住。 [06-28 16:29] |
|
网友 芳芳:我想请问文化部在加大反假唱力度方面都有些什么具体措施? [06-28 16:30] |
|
李蕊 今天我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此之前其实对于假唱都有很多明文规定,比如我们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都对于假唱的行为作了规定。刚才朱秘书长也提到,反假唱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依照具体的法条可能只是对一个具体的违法活动产生相对应的处罚。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说,关键是怎样树立一个诚信的行业风气,一个规范的市场秩序,使它能够正常、持续和长效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根据《条例》和《实施细则》提出了关于建立预防和打击假唱、假演出的长效机制,维护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这个通知可能是我们以后持续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预防。大家刚才也都提到,预防包括加强法制宣传,加强行业自律,让演出市场中各类从业者都知道假唱的危害,以及他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我认为首先得从预防的角度来规范市场。第二,加大演出市场的现场监管。在《条例》和《实施细则》中都要要求了现场监管,具体现场监管的执法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以及演出的主办单位他们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可能在《条例》和《实施细则》中都没有具体规定。在5月份发的通知里面,我们分门别类对现场监管提出了要求,比如现场执法部门应该做到现场全程的录像,对于主办单位也要求它来配合现场的执法,对于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也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第三,加强行业自律。行业自律这块朱秘书长也提到了很多他的一些想法,通过行业的资格认定来进行一些规范的措施。我想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06-28 16:32] |
|
李蕊 除了行业监督以外,社会监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北京市那边做得就很规范,比如12318的举报电话,社会各方面的渠道是非常畅通的。
[06-28 16:32] |
|
网友 钉子:我想知道对反假唱联合行动,歌手、艺人的反应如何?我们知道有些歌手是经常假唱的,这些人会真心拥护吗?能不能介绍一些具体情况? [06-28 16:33] |
|
朱克宁 首先我们新闻发布会有一个大板子,就是联合行动的宣言,上面有100多位歌手的签名,不乏一些很具有知名度的大腕。应该说联合行动宣言大多数艺人和歌手还都是拥护的。老艺术家、老歌唱家比年轻的积极,艺术表演团体的比演出经纪公司的积极,唱民族唱法的歌手比流行歌手积极,台湾地区的歌手比大陆的流行歌手积极,或者说更爽快。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我觉得不能很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流行歌手里面假唱的多,所以他们可能对签名心存顾忌,有些歌手是勉强答应签名,但是不愿意接受采访,不愿意出头露面,可能有些是不愿意让同行指责他们,还有一些以前有过假唱,所以都尽量缩着,不太愿意出头。台湾歌手好象无所谓,像周杰伦他们,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顾及。不同的唱法里,比如说美声唱法几乎没有假唱,很难唱。包括流行歌手,像周杰伦他们那种唱法也很难唱,因为他们对口形比真唱还难,假唱集中的其实很多不是歌手,就是艺人,所谓的艺人不是以唱歌为主的,比如他是演电影的,他并不太会唱歌,但是他是明星,明星他就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所以在很多演唱会的时候也会请这样的一些人,这部分人假唱的比较多。真正歌手,尤其是专业歌手基本上是不假唱的。我觉得可能以后对假唱的管理和监控主要还是应该集中在这一部分人的范围内可能比较准确一点。 [06-28 16:37] |
|
网友 小罗:假如有一个我喜欢的歌手,因为演唱会现场音响设备的原因,不假唱就会影响演出效果,那我宁愿歌手假唱。假唱难道都是歌手的原因吗? [06-28 16:38] |
|
江凌 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其实表现刚才讲的一些演出的风格,或者说随着市场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我们引进和创新了很多门类,过去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大奖赛当中也很少设计很多门类,像今年各种门类艺术都有了,所以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先进和发展,随着门类艺术的不断调整和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同表演形式的节目或者门类。刚才谈到大陆歌手的假唱行为,其实我是有保留的。因为我是做国际文化交流的,我们也一直在探讨,包括俄罗斯、日韩,刚才很多人说没有经历过,只有中国大陆有假唱的行为,我是持反对意见,因为很多门类,比如歌唱的形式,比如美声,是完全不插电,像欧美一些明星,我就不提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跳的状态,说他是歌唱,其实不是歌唱,其实是在表演,我们知道那种激烈的舞蹈状态,他的歌唱状态是什么状态。也有一个经纪人跟我讲,也很著名,我当时就问过这个问题,我说这个台子必须由我们中国人来控制的,所有东西必须有我的监管过来,他说不行,他说有商业秘密,这个秘密有没有?一定有,包括我们的管理方式,也是说我把你的东西全给录像了,当时征求我的意见的时候,我说首先我们是法制国家,我们要支持艺术打假的本身,我们一定要尊重艺术本身的权利,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须要同时考虑到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条款和捍卫,这种东西从专业角度是可以论证的,除了组织一些不同门类的专业小组来进行界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他们在技术上是通的。我们内地很多专业设备,很多技术人员不低于很多国家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硬件。但是我们要界定才能解决刚才小罗提出的问题,因为我太喜欢这个歌手,她跳得太好了,太漂亮了,哪怕我见一下她我都愿意,但是这不能说明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就像我们的体育行业,游泳衣变成海豹这样的状态能提速到多少,包括我们玩乒乓球,我们国家永远打第一,所以他们的玩法给我们加大号的球给我们增加难度。这些技术上的界定和技术上共通的东西需要界定,需要规范。包括假的程度,有不同的门类。举一个例子,他是一个非常嗨的歌手,不管怎么真唱,他会做底的,还有合声,还有其它的底会跟他放的东西里会有的,不会说都是现场Live的,对于假与真之间的界定我们需要进行研判,需要进行了解,韩国有些歌手,按我们现在的规范来讲就是假唱,有些东西制作的状态,我想做这个行业的可能会了解。所以我们要想更多的来捍卫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宽容的市场,我们要对我们自己更加严格,但是我们对很多不规范的、戏弄我们的行为我们又要有所办法。刚才小罗的说法,我特别希望我们作为专业的平台把各种风格的界定搞清楚,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技术能保证你喜爱艺人的这种方式来保障,因为我们不能偷工减料,有些乐队音响根本没有线,根本没插上怎么有电音。但是在科技发展以后,可能在另外一种平台上,包括转播,对转播的看法我认为也是需要重新界定的。因为它在哪一种商务环境当中我们要细分,我们要共同研判,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使很多小罗把他喜爱的歌手成长得更好,他不仅能给你非常美妙的笑容和帅的外表,而他的技巧和保障让你更过瘾,我相信小罗肯定不反对这样的一种办法。 [06-28 16:44] |
|
网友 吴往不胜:歌手和艺人不同,歌手以唱歌为业,应该都能够真唱的。艺人有很多不会唱歌,只好假唱。问题是,如果我喜欢这个艺人,喜欢在演唱会上看他(她)演出,也知道他(她)是在假唱,怎么办?难道也不可以吗? [06-28 16:45] |
|
沈睿 首先感谢他的提问。文化执法工作是一个讲法制的工作,同时也讲究方法。我们在执法过程当中既考虑到维护国家法律目前的严肃性,同时也考虑到它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演出现场的社会影响。目前关于假唱,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包括12318在这近一两年内并没有收到这方面的举报。如果北京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假唱,我想第一个首要的考虑因素是社会的面的控制,而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片面解读。比如说现在歌手在假唱,我马上就上台告诉他你这是假唱,这样会引发一些现场混乱。通常的处理方式是等待演出之后再对歌手,再对歌手的经纪人员进行处理,而不是在演出市场立刻打断。
[06-28 16:47] |
|
网友 土豆饼:我对艺人假唱挺腻歪的,揣着个CD盘到处跑场,感觉是在骗钱。可是说实在的,我也分辨不出是不是假唱,听不出有什么不同。请问,从普通观众的角度,能为反假唱做些什么? [06-28 16:47] |
|
江凌 首先关注本身已经是一种促进。第二,这件事情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管理或者监控的系统,完全作为一个观众来讲,观众应该关注这样一个现象,同时他应该更多的支持和声援我们有好的艺德的歌手和表演者。如果他还有能力的话,可以跟沈处长这边举报一些现象,使得监控更有效。 [06-28 16:48] |
|
朱克宁 从普通观众来讲,他能做的基本就是两个,一个是举报,但举报确实很难,因为你需要有一些专业的仪器,除非像您刚才谈到的,唱着唱着话筒掉地上了,这样就会很明显,否则的话,别说是普通观众,专业的执法人员如果没有专业的设备都很难取证。如果有可能的话。更主要的是应该形成一种社会舆论,有时候大家觉得假酒、假药能致死人命,会深恶痛绝,假唱嘛,反正我也听不出来,就是到现场热闹一下,你假唱就假唱吧。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包括个人的经济利益,实际的欣赏来讲也没有太大的损害。所以这也是在社会上没有能够形成一股打击假唱、抵制假唱的一种风气。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访谈,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也好,作为一个网友也好,能够对假唱的危害有所认识,当你知道他是假唱的时候能够去抵制,能够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上促成对假唱的打击。 [06-28 16:49] |
|
李蕊 刚才也提到,社会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一位观众,态度是最重要的,你喜欢一个人,你不能够把他所有不良的行为都喜欢在内,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市场的环境其实不是一种维护,反而是一种促进,如果他喜欢一个艺人,作为一个粉丝,你应该给这个艺人更好的成长环境,那就是鼓励他多进步,鼓励他在艺术方面多有提升。这样的话对艺人本身也是一件好事,对行业本身更是好事。所以我认为态度是很重要的。 [06-28 16:50] |
|
沈睿 假唱对于观众而言,发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从我们行政执法人员的角度来看,第一,他违反的是演出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第二,他也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演出经营方因为购票的行为所产生约定的义务,就是我需要的是真实的演唱。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一旦发生假唱,特别是像行政执法部门已经认定是假唱的时候,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有一条是,你可以要求双倍返还你所购买票的票款。针对这种情况,首先你要对政府的执法行为给予支持和理解,第二你也可以通过你自身主张权利的方式,对假唱的方式施加一些经济的压力。 [06-28 16:51] |
|
主持人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可能不能针对网友的问题一一给予回复了。在这里非常感谢各位参加完发布会之后来到现场做这个访谈,在这里我们也会非常期待各位网友的回复。 [06-28 16:5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