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字实录 |
|
 |
|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主持人陶诚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歌剧研究会和福建省文化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关领导,他们是文化部艺术司董伟司长,中国歌剧研究会王祖皆主席,福建省文化厅卢鸿筠副巡视员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媒体记者。下面请文化部艺术司董伟司长发布首届中国歌剧节的有关信息,大家欢迎! [10-31 15:12] |
|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由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定于2011年11月8日至18日在福州市举办。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重要艺术活动,对于推动我国歌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歌剧作为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融音乐、戏剧、舞蹈、舞台美学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被公认为音乐、戏剧艺术领域中的“航空母舰”,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百余年来,中国歌剧一方面主动学习外国经典歌剧在音乐创作、声乐训练等方面的深厚经验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歌剧创作的艺术质量,同时坚持从中国民歌、戏曲等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形成了一种既具有西洋歌剧特征又富含民族个性的“中国流派”。1945年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歌剧开始走上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产生了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10-31 15:14] |
|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 世界歌剧发展史已经证明,歌剧艺术的繁荣始终与国家的扶持和参与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从崛起走向强盛的重大文化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歌剧艺术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为更好体现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加强中国歌剧艺术的创作与交流,文化部在以往多次举办全国性歌剧展演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中国歌剧节。活动旨在探索当代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方向,促进歌剧创作更好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歌剧艺术人才,为中国歌剧艺术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0-31 15:18] |
|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 首届中国歌剧节举办期间,将主要安排歌剧剧目展演评比、讲座、论坛、展览、下基层演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作为重点的歌剧剧目展演,不仅包括中国原创剧目,也包括中国艺术表演院团演出的世界经典剧目、外国艺术表演院团演出的世界经典剧目,以及歌剧音乐会等多种形式。为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满足观众欣赏需求,各艺术表演院团将在演出现场由主创人员讲解歌剧艺术结构、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举办歌剧海报、服装、舞美模型展览,并组织歌剧艺术工作者进社区、进军营、进高校演出。歌剧节期间,组委会还将邀请知名专家,对展演剧目的加工提高、市场开发等进行专题研讨,通过举办中国歌剧艺术发展论坛,认真总结中国歌剧多年来创作、演出的经验,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促进新时期歌剧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首届中国歌剧节作为政府主办的歌剧领域最高级别艺术活动,特别强调作品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与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歌剧节首次实现面向全国各类体制艺术表演院团征集展演剧目。在剧目申报阶段,经各级筛选、推荐,来自全国9个省、直辖市,中直艺术院团,以及奥地利轻歌剧院,共计申报剧目19台,经文化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有15台剧目将在歌剧节期间参加展演、评比,2台剧目祝贺演出。参加展演的艺术表演院团中,既有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国家队”,也有民营院团,预计将有3000余名歌剧艺术工作者汇聚榕城,吸引5万人次观众现场观看,堪称我国歌剧艺术界一次空前的盛会。 [10-31 15:19] |
|
董伟 首届中国歌剧节的举办,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结束,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我们将通过举办首届中国歌剧节,集中展示我国歌剧艺术在党的文艺方针正确指导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采取文化惠民措施,促进歌剧艺术走向基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将首届中国歌剧节办成一次中国歌剧艺术的盛会,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以上就是我向大家通报的简要情况,希望我们的媒体一如既往的关心我们的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届时,欢迎大家光临福州,深入报道。谢谢大家! [10-31 15:20] |
|
主持人 谢谢董司长!下面请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卢鸿筠介绍首届中国歌剧节筹备工作的有关情况。 [10-31 15:21] |
|
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卢鸿筠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歌剧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将于2011年11月6日至3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首先,我代表福建省文化厅对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你们长期以来对福建文化建设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福建简称闽,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全省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00万。全省现有9个设区市、85个县市区,全省山地丘陵面积占80%以上,又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及漫长的海岸线均居全国前列。22个中央苏区县,目前福建海外华侨、华人达1260多万,长期居住香港、澳门地区的福建籍同胞占120万人以上,台湾总人口中有80%以上祖籍地在福建。早在四五千年先民们创造了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福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富有区域风格和民主传统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是第一个国家级区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全省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8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3项。武夷山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福建鼓楼200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南京木结构传统建筑营造记忆列入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在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名列榜首。 [10-31 15:27] |
|
卢鸿筠 福建的舞台艺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作为戏剧大省,福建现有90多个专业艺术院团和700多个民间职业院团。不仅拥有全国性剧种,更有梨园戏、木偶剧等表演独特的地方特色戏种。自2002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以来,在13届文化奖评选中共有26个剧目常年获奖,其中有7个文化大奖,含两个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到目前共评选十一届,福建除了第四届、第九届只有提名剧目外,其它九届都榜上有名。我省共有13个人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以上情况充分显示出我省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领先优势。党的十七大以来,福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今年3月8号,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着眼于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以福建为首的海西建设走上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文化部大力支持下,福建文化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福建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台港澳和对外的文化交流步伐加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0-31 15:31] |
|
卢鸿筠 这次文化部将首届中国歌剧节安排在福建举办,既充分体现了文化部对福建的厚爱和信任,体现出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也为福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办好这次歌剧节,是我们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以文化自觉和自信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把这次歌剧节办成一次精彩、圆满、成功的艺术盛会。在文化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文化部艺术司的指导下,首届歌剧节筹备工作紧紧围绕着“歌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这一宗旨,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首届中国歌剧节的实施方案,组建了筹备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和落实各项具体的工作。10月28日,已在福州召开了前瞻工作会议,已进行了赛事抽签和其它筹备工作,如舞台、会场、食宿行等安排均已进入筹备阶段,嘉宾邀请、新闻宣传、后勤保障等外围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11月6日至30日一场场精彩的歌剧盛宴将会呈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10-31 15:34] |
|
卢鸿筠 首届歌剧节总体日程安排如下:11月6日晚在福建大剧院举行首届中国歌剧节开幕式,11月6日至30日分别在福建大剧院、福州大戏院、福州马江剧场等剧场上演3—4台剧目,11月30日举行首届中国歌剧节颁奖晚会。本届歌剧节的举办地—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届时将以一代伟人林则徐所倡导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城市精神,真诚欢迎各界朋友走进福州、走进福建,去亲身领略一下正在迅速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人民将热忱的迎候大家的到来。预祝首届中国歌剧节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0-31 15:35] |
|
主持人 谢谢!刚才两位领导把首届中国歌剧节的有关情况做了总体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 [10-31 15:36] |
|
记者 我是《文汇报》记者。请问为什么首届中国歌剧节选择在福建举办?另外,是不是有港澳台的团体或者演员参与? [10-31 15:36] |
|
董伟 在今年举办歌剧节之前,文化部曾举办过歌剧展演,但是叫“歌剧节”这是第一次,所以我们叫“首届歌剧节”。有了首届,今后还要陆续举办,名称的改变不是简单的改变,标志着我们对歌剧艺术的充分重视。大家都知道,现在文化部主办的艺术节已有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节,还有北方的中国评剧节,江浙一带的中国越剧节,这次又举办了中国歌剧节,可以说填补了一个空白,也表明了政府对歌剧艺术繁荣发展的高度重视。 [10-31 15:40] |
|
董伟 为什么选择在福建?刚才卢厅长向大家做了全面的介绍,福建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开放的传统,我们去过福建的同志都会感觉到,福建虽然离内地比较遥远,但却是很开放的地方,各种文化在福建都能够得到落地、生根、发展。比如福建的戏曲产生了很多精品力作,包括梨园戏,民间的闽剧,还有很多好剧目都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文化部几个活动都集中在福建举办,前不久在厦门刚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诗歌节,时隔不长时间在福建举办歌剧节,一方面是对福建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的一种肯定和支持,同时福建也具备这种接待能力。因为歌剧不同于一般的戏曲,歌剧比较大,有些大歌剧上百人甚至二百人以上,对舞台、灯光、音响、机器设备要求比较高,不是所有剧场都可以演,而福建基本具备这样的条件。福建大剧院条件很好,可以说有国内一流的设备,当然全国像福建这样条件的还有很多省,节要一届一届办,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办,希望福建能开好头,我们对福建也充满了信心。 [10-31 15:43] |
|
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文化报》记者。首届中国歌剧节会举行评奖活动,请问评委应该具备怎样的资格? [10-31 15:44] |
|
董伟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首届中国歌剧节引起了全国歌剧界的高度重视,我刚才向大家做了介绍,从报名到初选到入选,可以说竞争很激烈。刚才我也谈到,以往国家级的艺术节,民营院团很少能够参与进来,现在则面向全国各种体制的院团,包括国有院团、转企改制的院团,也包括民营院团。这次入选剧目就有民营的,这是一个突破。同时评比也是面向所有体制的院团,一视同仁,民营院团跟国家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进行比赛,既给他们提供了机遇,也让我们这些国家院团感受到一种危机。关于评委,这几年文化部按照中央指示精神逐渐规范、改进、完善评选。简单说,评奖三结合,既要听取专家意见,更要关注我们观众的反映,同时又要考虑市场效应。这几年我们的评奖做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比较突出的就是去年搞的优秀保留剧目大评选,把经过历史和观众检验的演出超过400场以上的剧目放在一起进行评选,不仅要听专家意见,而且要看市场票房、演出场次和观众的评价。是不是经过历史沉淀、观众认可的剧目,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几十年前在演,到今天也还在演,这叫久演不衰。另外,次举办的歌剧节,中间有一些专业性比赛,有很多是新创剧目、原创剧目,恐怕就要综合分析,评选时要突出专家的作用。这次歌剧节也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歌剧艺术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我们有严格的评选标准、评奖纪律,坚持标准、优中选优、严格程序、宁缺毋滥,杜绝不正之风的干预。 [10-31 15:59] |
|
记者 我是《音乐生活报》记者。请问举办首届中国歌剧节的意义体现在哪方面? [10-31 15:59] |
|
王祖皆 我们中国歌剧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诞生的,从2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有90年的历史,外来形势在本土化过程中、在老一辈歌剧艺术工作者执着的追求和努力下,曾经创造过中国歌剧的辉煌,出现过像《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代表的非常优秀的民族歌剧,影响遍布全国,很多唱段深入人心。文革当中中断了,改革开放春风又激发了我们歌剧艺术工作者的青春,80年代初开始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歌剧,歌剧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时期。我非常感谢文化部跟福建省人民一起在这个时候主办首届歌剧节,我觉得不仅是歌剧艺术的盛会、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也是歌剧人一个盛大的节日,我觉得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首先我觉得它是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一种实际行动。第二,顺应了歌剧发展的形势。2008年我们中国歌剧研究会举办首届中国歌剧论坛;2009年中国国家大剧院开始举办歌剧节,每年一届;2010年又成立了北大歌剧研究院。我们给很多80岁以上老同志颁发了终身成就奖,现在我们歌剧的创作很多元,也很活跃,所以我觉得也是顺应了歌剧发展形势的一个重要举措。大家说歌剧艺术是最为复杂的舞台艺术,被外国人誉为人类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属于社会的高层文化,而一个社会总体文化素质总是以高层文化为导向才能逐渐形成全社会的健康文化倾向。董司长刚刚讲了这次首届歌剧节的主旨:探索当代歌剧艺术的发展方向,促进歌剧创作,培养歌剧艺术人才,为中国歌剧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觉得一定对中国歌剧事业是极大的推动,是意义重大的一个盛会。 [10-31 16:04] |
|
主持人 王祖皆老师是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也是著名的军旅作曲家,写过多部歌剧和交响乐,刚才他从歌剧角度谈了这方面的一些意义。 [10-31 16:05] |
|
记者 我是中央广播电台的记者,我想问一下,这次展演的剧目有很多,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次展演的几个重点剧目?第二个问题,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次参演或者参加讲座、论坛的一些知名的艺术家,谢谢! [10-31 16:06] |
|
陶诚 我们这次参加展演的剧目一共有14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传统的,也就是建国以来创作的一些经典歌剧,其中包括像《洪湖赤卫队》、《原野》等等;第二类是近一两年新创作的,如《红河谷》、《远方的胡杨》等等;第三类是维也纳轻歌剧。其中有些剧目阵容比较大的,像《红河谷》,像福建的《土楼》,像咱们中国歌剧院的《汤豪塞》。 [10-31 16:09] |
|
艺术司音乐舞蹈杂技处处长翟桂梅 关于这次首届中国歌剧节的论坛,我们考虑邀请以参加这次歌剧节剧目为主的主创人员,像冯光明、王晓英,像《红河谷》剧目的主创人员,包括《青春之歌》的主创人员等等。请这些主创人员谈他们对歌剧创作特别是中国歌剧创作思维的话题。歌剧论坛还会请到像郭兰英、黄坤、闫肃等老一代艺术家和现在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任教的我国唯一的歌剧学博士蒋一民这样的专家在歌剧论坛上发表他们的观点。论坛目的是想通过讨论,能够对我们中国歌剧未来的创作与发展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现在六中全会召开以后对创作具有时代特点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歌剧,使歌剧能够更多地走进百姓、走进大众。 [10-31 16:13] |
|
主持人 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对我们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0-31 16:1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