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尺谱集成》新书发布会
    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
直播时间: 2017-09-06 14:30:00  -- 2017-09-06 16:00:59
直播嘉宾: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张振涛
直播图片 更多>>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张振涛。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张振涛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记者提问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音乐周报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音乐周报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工尺(chě)谱集成》新书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文化部艺术司,向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给予艺术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他们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同志;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同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张振涛;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常务副主编、《中国工尺谱集成·江苏卷》主编齐琨同志;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教授、《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副主编李宝杰同志;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工尺谱集成·北京卷》副主编吴凡同志;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工尺谱集成·河北卷》副主编齐易同志;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杨斌同志;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董瑞丽。 [09-06 14:32]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我是文化部艺术司的明文军。本次新书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第一项议程,由我介绍一下《中国工尺谱集成》的基本情况:《中国工尺谱集成》是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也是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 [09-06 14:38]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之一。唐代已出现大量手抄卷子,以后绵延不绝,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印刷乐谱。目前,各地民间乐社仍然在使用,但大量抄本辗转相传,有的未有印刷,消失与损毁情况堪忧。为此,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工尺谱集成》的编撰出版工作。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担任组委会主任,并为本书撰写前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乐团原副团长张振涛老师任总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齐琨、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林林等担任编委。在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目前《中国工尺谱集成》已完成10卷的编撰工作,并于今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09-06 14:38]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中国工尺谱集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古琴音乐、戏曲音乐和各地乐种等传统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谱”可依。民间抄本由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因此,是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艺人演唱、演奏的乐谱,可以用以译解谱字写法完全相同的千年前的乐谱,从而恢复古曲原貌。 [09-06 14:39]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二是学科价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学家便开始有目的地收集各地的民间手抄谱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和各地音乐研究机构保存了大量这类乐谱。这些谱本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为中国音乐学提供了有实践依据的活态文本。 三是人文价值。中国民间工尺谱因常年使用,大多没有封面,年代不详,但从纸张规格方面鉴定,都有百年以上历史,多为传世孤本。留存至今的谱本,无疑讲述了一部传承者与保护者的故事。由此可以理解音乐与民众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在民间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价值所在。 [09-06 14:40]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董伟同志在《中国工尺谱集成》前言中指出:“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宝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薪火相传的机制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相信,《中国工尺谱集成》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对世界音乐文化史做出重要贡献。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进行发布会的第二项议程,请张振涛同志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的编撰情况。 [09-06 14:4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谢谢大家来出席今天的发布仪式!我是从事音乐研究工作的,我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民族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三种谱,一个是工尺谱,一个是减字谱,还有一个是韵律谱。简谱是不是一种发明?到现在还有商榷余地。如此说来,两个最热爱音乐又能够把音乐表述出来的民族,一个意大利人,一个中国人。这些乐谱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明,中国智慧最重要的表现。但是,这些乐谱一直淹没在民间。 [09-06 14:4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这次文化部艺术司的领导能够重视这件事情,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扶持工程项目当中能够拨一笔钱来做这样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在音乐研究所图书馆当过一段时间的馆长,再加上到很多地方采风过,知道民间很多谱本,如果不把这些东西印刷出来,那么很可能就烟消云散。这些乐谱如果不印刷出来的话,它的传播范围就非常有限。 [09-06 14:47]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很多朋友说这些谱子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古代没有录音设备,没有录像设备,但是,我们明明知道中华文化延绵几千年,这些音乐一代一代传承着,可惜我们就是没有办法证明这首曲子就是唐代的、这首曲子就是宋代的,我们怎么来证明呢?这些谱子提供了这样一种证据。我们搜集的一本谱子,抄于大唐开元五年,谁都不相信,这怎么可能?大唐开元五年距今已经一千多年,怎么会流传到现在?我们在河北搜集到这样一本谱子,把每次抄写的年代全部写了出来,第一次抄写是乾隆五十二年,第二次抄写是同治十三年,第三次抄写是民国四年,再后边的抄写还有几次,谱子的抄写年代全部罗列出来了,使我们感觉到真的是一代一代传承。谱本在使用过程中,封面往往会被撕掉,所以抄写年代留下来的不多。我们幸运的看到了几本有这样的记载,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大唐开元五年抄到现在的谱子就是民间乐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曲牌名称在其他历史典籍上可以印证,中间可能会增加一些内容,但是基本格式是一样的。我们用这些谱子可以反推历史上很多曲牌。这就是收藏、印刷这些谱子的历史价值。  [09-06 14:48]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因为这些谱子和民间的实践可以恢复很多古老的曲牌,我的老师提出了曲调考古问题,原来没有录音机,一个曲调怎么能够像考古文物一样,能不能说出它的年代,根据这些谱子的抄写方式,根据历史文献对于曲牌的记载,大体可以推断某一首曲牌产生于什么时代。我想这些谱子的价值就在这儿,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五十年代成立的时候,就开始在民间不断的搜集这样一些谱本,我在图书馆里工作过,对这些乐谱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尽快整理成册,是我们多年的心愿,这个心愿怀揣了二十年,感谢文化部艺术司和文化艺术出版社的领导。谢谢大家! [09-06 14:51]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从张老师的发言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感情。所以,这套书也代表着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一种责任。谢谢张振涛主编!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由艺术研究院牛根富院长、赵东升同志和我共同向国家图书馆古籍分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河北大学音乐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文博交流馆赠书。请七家单位的代表上台。 [09-06 14:54]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记者提问。 [09-06 14:56]
  记者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记者。请问张总编,《中国工尺谱集成》这部书里的曲目能用于现在的传播和演奏吗?这些乐谱对于当代的艺术创作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谢谢! [09-06 14:57]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这些谱子一直在民间演奏,大部分都是活态的。许多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都用了这些素材,有些干脆完整引用其中的旋律,这种创作很多。 [09-06 14:57]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五线谱已经风靡世界,我们希望工尺谱能够成为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体系,也能够对全人类作出贡献。 [09-06 14:59]
  记者 我是音乐周报编辑。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想知道工尺谱在不同的乐种当中会有区别吗?《中国工尺谱集成》目前只涉及几个地区,陆续会把其他省放进来吗? [09-06 15:00]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跟张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出版社商定,这次十卷本集成出版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开展第二阶段工作,包括山西、山东、河南卷的编纂工作。今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有计划的推进。请张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09-06 15:0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播不像现在,各个乐社对于同一个谱子、同一个曲子的传承方式都有点差异,不是太一样。 [09-06 15:02]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因为时间关系,如果记者朋友还有问题的话,一会儿会议结束以后大家可以再细问张老师和其他专家。《中国工尺谱集成》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09-06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