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19-08-28 10:11:45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在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依托,在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这次展览作为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年系列活动的第一项重要活动,汇集了全国20多个省40余家公藏单位和30余位私人藏书家的330多种珍贵典籍文献,内容丰富,既有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也有近年来古籍普查的新发现;既有汉文古籍,也包括金石拓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既有藏品静态展示,也有多媒体技术运用和互动体验设计。展览注重将古代典籍中所蕴含的思想性、时代性、文物性、故事性融为一体,以深入浅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展陈方式,阐释中华典籍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古籍在传承中华文脉、推动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览还将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特别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余年来,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以普查登记为基础,以分级保护和揭示利用为重点,不断提升古籍保护水平,切实发挥古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古籍保护工程被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15个重大项目之一,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中华医藏、中华续道藏等古籍保护重点项目先后立项。古籍保护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古籍普查方面,目前已完成260余万部古籍普查,参加古籍普查工作的2800余家单位中2315家单位完成普查登记,80%以上的普查登记任务已经完成,全国典籍文献家底逐渐摸清。海外中华古籍目录编纂和数据库建设也已启动;在古籍保护方面,古籍分级保护制度逐步完善,国务院公布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274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80家,带动超过2000万册件古籍得到妥善保护。全国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带动全国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的专业古籍修复室,实施了“天禄琳琅”“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等一批修复项目,超过330万叶珍贵古籍经抢救性修复得以保护;在古籍利用方面,整理出版和数字化成果丰硕。《中华医藏》《中华续道藏》《中华再造善本》等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3.2万部古籍,国家图书馆超过三分之二的善本古籍实现了在线阅览;在人才培养方面,共举办古籍普查、编目、修复等各类培训班212期,来自1900余家单位共10000余人次古籍从业人员得到专业培训。依托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在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附设25家传习所,逐步建立起培训基地、传习所、高等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在古籍宣传推广方面,陆续举办“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走近四库全书”“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等各类活动,对中华优秀古籍进行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传播,切实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