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直属单位 > 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梅兰芳唱腔分析与特征识别研究”课题汇报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9-08-05 11:04 来源:梅兰芳纪念馆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梅兰芳纪念馆 2019-08-05

  2019年7月19日上午,梅兰芳纪念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梅兰芳唱腔分析与特征识别研究”课题汇报会在梅兰芳纪念馆举行。该课题由梅兰芳纪念馆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开展,旨在采用AI领域的机器学习技术,以梅派唱腔为例,分析和处理梅派戏曲音频数据,生成足够的训练数据,采用新型机器学习方法自动学习唱腔的物理、感知和语义特征,随后构建唱腔参数模型,从而实现对不同的唱腔进行识别和分类。为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梅兰芳纪念馆聘请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陈可佳担任课题负责人和执行人,主要课题组成员有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学院副院长邵曦教授和南京艺术学院张婷婷副教授等。


  课题汇报会由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研究员主持。他介绍到,在梅兰芳纪念馆去年申报的国家社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中,梅兰芳的唱腔与表演研究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于此部分的研究有望打破传统,结合当下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艺术学研究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艺术学科与人工智能属于跨学科领域,如何将两者融合,进行紧密结合地研究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梅兰芳纪念馆希望通过此次尝试对梅兰芳的唱腔与表演研究有新的突破,以及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陈可佳首先对项目团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她对课题的进展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展望予以详细的阐述。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机器学习,注重解决问题。课题组在了解京剧的一些常识后,主要从发音、吐字、板式对梅先生不同时期的唱段进行调研,来探索梅派唱腔的发展与变迁。根据音调、音色、音频进行大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提取梅派唱腔的特色。目前课题组的工作是将数据标注与记录,然后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确定特征标注是否正确,以保证机器对唱腔特征分析的精准度。目前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文化上的挑战,写意为主的中国文化使其研究难度要高于西方;另一方面在于交叉领域的研究,课题组在戏曲领域的知识相对匮乏,使得研究的推进难度较高。课题组希望可以借助戏曲界的专家指导,便于课题的深入研究,期待将来的成果可以运用于实践。

  张婷婷认为,如果戏曲的声腔研究可以突破单纯的文字研究,而借助人工智能的手段,呈现更为直观的学理解释,就是课题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人工智能不仅在西方音乐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果,而且在人工智能戏曲领域的科研空间也非常巨大,尤其对于传统声腔学的推进,需要继续去开拓。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王丰认为,梅派特点丰富,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活态的梅派艺术表现出来是十分关键的,切忌单纯地将谱系录入,这样无法代表梅先生的艺术特点。梅兰芳的唱腔特征需要鲜明化,人工智能要起到直观的辅助作用。故而,课题组所做的是一件任重道远却又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此次汇报交流会在音频资料收集准备、特征标注、专家遴选等多个方面对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和推进都有所帮助和启发。课题组表示,将根据专家的意见,扎实推进课题的研究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