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直属单位 >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话剧《三湾,那一夜》剧组赴江西永新采风
发布时间:2018-11-23 14:13 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 2018-11-23

剧组成员在枫树坪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11月17日—20日,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联合创作的话剧《三湾,那一夜》剧组一行8人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黄竹岭村、龙源口镇进行为期四天的创作采风,先后前往贺子珍纪念馆、三湾改编纪念馆、龙源口大捷旧址、中共湘赣省委旧址等地,踏寻革命先辈足迹,重温三湾改编历史,从生活汲取养分,为创作积累素材。

  话剧《三湾,那一夜》编剧王宝社,导演殷弘毅,主演王辉、王力夫等。该剧艺术化表现了“三湾改编”这一建党、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同志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阐释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思想精髓,歌颂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宗旨本色。该剧已列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在国安剧院进行首轮演出。

  寒风细雨中寻访革命先辈足迹 了解三湾改编历

剧组参观贺子珍纪念馆

  抵达永新的当天,《三湾,那一夜》采风队伍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贺子珍纪念馆,了解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的光辉历程和革命足迹以及永新籍将军的革命历史资料和图片。91年前,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镇,对部队进行整顿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此后,数以万计的永新人参加红军。

  翌日,剧组成员乘坐汽车,绕过弯弯山道,风雨兼程,一路跋涉,来到三湾改编纪念馆。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殷弘毅导演第一次来到三湾,他在排戏之前做了很多功课,查阅了很多资料,知道“三湾改编”那开了整整一夜的会议发生在小小的“协盛和”杂货铺,同时这也是毛泽东居住地,那么,当时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第一师第三团团长苏先俊又住在哪里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殷导来到三湾改编旧址,看到了余洒度所居住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一个相对于十几户普通土坯茅屋的农户来说,显得分外气派的乡间祠堂。

  “这好比那时的毛泽东与余洒度,一个是干打垒的土房子,一个是高大巍峨的大祠堂;一个是温暖的泥土,一个是高高在上的阴冷青砖。在那样一支满身泥泞的队伍里,青砖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余洒度不是不革命,但他的革命理念以及当时指导党的工作的共产国际的理念,完全不符合中国实情。实践证明,盲目地生搬硬套国外革命成功经验,是不可取的。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就是因为从实践出发,他的这一特点,在三湾时期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殷导不无感慨地说。

  在当地宣传部安排下,剧组成员专程前往将军讲堂,观看纪录片《道路之歌》,听何继明将军讲座《政治建军、党铸军魂——“奠基于三湾”的历史研究》。何继明将军是当年参加三湾改编的李立将军后人,他讲到三湾改编之前,部队成分复杂战斗力差,缺乏政治领导核心,没有凝聚力,通过三湾改编,部队缩编,保持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毛泽东回忆中说道:“留下的都是经过战斗和过惯艰苦生活的,政治上坚定的贫苦出身的工人、农民和革命军人。人虽少了,但却精干的多了。”这些话,让大家加深了对三湾改编的认识,获得创作上的启迪。

  再度来到永新 别有深刻感触

王辉在三湾改编纪念馆了解历史

  《三湾,那一夜》主演王辉,曾在中国内地多部影视剧、话剧中扮演不同年龄阶段的“毛泽东”,已然不是第一次来到江西永新。此次,再度走在永新的老街老巷,站在当年龙源口大捷的龙源口桥上远眺井冈山,通过与当地老乡的攀谈,多方体察民情民风,重新认识、梳理了三湾改编以及苏区发展历史。

  王辉感叹道:“过去,我对那段革命历史也有所知晓,但不知道整个三湾改编前后发生了那么多复杂的事情,整个过程是那样曲折,斗争是那样激烈。有些往事,不到原地,不深入了解,就会流于肤浅的演绎。我们知晓历史事件背后的东西后,对创作肯定有好处。”

  王辉对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虽然那么艰苦,那么困难,当红军战士向他表达诉求,甚至说看不到革命希望时,毛泽东很有志气,说:“我们是志愿兵,不是雇佣兵。去留自愿,愿留则留,不愿留发给路费,希望他们继续革命。”王辉感到,毛泽东这个话说得很有底气,他的思想、意识和他的这种发展革命队伍的激情,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

  王辉与编剧、导演进行沟通,希望在剧中融入更多生动的历史事例。比如,怎么体现毛泽东对士兵的关心,怎么体现毛泽东在革命低潮时坚定的意志……我们要通过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台词、鲜活的情节,使全剧更感人。王辉由衷道:“这一趟三湾不白来,体验很深,深入生活,对于艺术创作者,非常重要。演员不仅仅是掌握表演的技能,更需要切身的体会、感受,从而让人物有血有肉!”

  采集创作素材 获取创作灵感

在龙源口桥实地调查了解当时战局

  采风途中,音响设计周涛一直带着录音笔,采集创作素材。在三湾改编纪念馆,周涛听到采茶戏山歌《三湾来了毛委员》,他特地请解说员将这首歌放了两遍,并请对方把这首歌的音频发入自己的电子邮箱。到了士兵委员会旧址,周涛看到河水从屋后蜿蜒而过,说道:“这是剧本中没有的舞台提示,演出时我会加入流水声!”

  当周涛了解到,剧情发生时正值雨季,他打算在舞台声效上有所体现,推动剧情发展,烘托雷排长出逃的严重性。在听了何继明将军讲座后,周涛坚定了党铸军魂的创作理念,《国际歌》《人民军队忠于党》《解放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将融入剧中。剧尾,周涛将根据永新一带原住民成分复杂情况,采用牛角号这一客家特色的乐器,先是牛角号的声音出现,然后军号响起,着力于还原人民军队奠基于三湾这一历史。

  化装设计任薇带着之前自己画的人物造型图,在采风间隙,给王辉量额宽、头围,为演出时的造型提前做准备。采风中,纪念馆里那些珍贵照片上一个个鲜活形象,展示橱里那些革命先贤用过的物品,让任薇感受到强烈的心灵撞击!她说:“他们曾经经历的残酷战争、艰苦生活,是那么真实地存在过!这些珍贵的资料对我为《三湾,那一夜》化装造型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会用写实的‘手绘’方式,呈现这些具有革命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扮演“余洒度”的青年演员王力夫表示,此次采风,受益匪浅。来到了曾经的革命根据地,他感受到当年革命同志们在艰难险阻下投身革命的钢铁意志,他将结合此次采风所见所闻,认真钻研剧本,努力塑造好角色。

剧组成员与当地领导合影

  采风期间,永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粲,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龙昔南,县文广新局局长王敏杰等领导对《三湾,那一夜》剧组给予了亲切关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社联主席刘江华,县文联主席贺剑文更是陪同剧组,翻山越岭,讲解风土人情,帮助剧组深入了解历史。黄粲希望《三湾,那一夜》能够到故事发生地永新演出,让永新的革命传统、红色精神,深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