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直属单位 >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话剧《小镇琴声》正式建组 剧组赴浙江德清采风感受“钢琴小镇”
发布时间:2018-12-25 10:25 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 2018-12-25

《小镇琴声》建组会大合影

  12月17日上午,中国国家话剧院、浙江德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出品的话剧《小镇琴声》正式建组。院长周予援、副院长戈大立、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白雪峰,主创人员和剧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戈大立主持建组会。该剧将于2019年1月27日—31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轮演出5场。

  《小镇琴声》取材自浙江农民的真实故事,进行艺术再创作。全剧通过一个极具个性的乡村木匠带领一群农民满怀梦想白手起家造钢琴,建成闻名国内外的钢琴小镇的奋斗历程,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的农民形象,展现了当代中国农民对人生梦想,对美好生活,对生命价值的动人追求。该剧编剧李宝群、潘乃奇,导演傅勇凡,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王瑞国,作曲石松,主演李梦男、陈诚、吕静、王婧晶等。

  建组会后,周予援率《小镇琴声》剧组主创一行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展开为期四天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活动。剧组先后参观十里琴廊、三家钢琴厂、下渚湖湿地,与民营企业家、工人、农民深入访谈,并开展创作会、首次坐排,初步确定艺术风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负

  

《小镇琴声》主创在当地钢琴厂前合影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挑重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自觉行动,潜心创作、勇攀高峰成为广泛共识。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小镇琴声》剧本自诞生起,便受到剧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周予援便带队与主创人员一道赴德清进行采风创作和体验生活,并对剧本修改提出具体意见,六易其稿。

  此次采风,周予援指出,我们话剧艺术工作者要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在从德清高铁站驶往住处的一路上,主创们感叹,前几个月来的时候,恰逢修路,一路泥泞,坑坑洼洼,这一次,大道平整、宽敞,不得不佩服德清的发展速度。

  在德清,主创人员认真听取当地钢琴民营企业家们讲述艰难的创业史——一个个小木匠、泥水匠如何学会做钢琴、开钢琴厂,裁缝如何学会调音……了解到家族式管理方式、产业发展态势、浙商行会制度、海外先进管理模式以及未来构想。

  在县文化馆,傅勇凡问德清钢琴制造业元老王惠林,究竟是什么让您当初一定要选择并坚持做钢琴呢?王老说,我们这一代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话深深鼓励了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负!恰逢改革开放,给钢琴厂以机遇,给了大家实现钢琴梦的机会!

  周予援期待剧组主创采风能够取得成果,取得真经,与德清合作愉快。他指出,《小镇琴声》不是行业剧,而是有思想内涵的舞台艺术。他希望该剧与德清加强合作,国家话剧院A版、德清演出B版,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更为广泛的演出;要发挥国家话剧院的优势,对德清文艺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领域提供帮助,进一步激发德清文化创造活力。他强调,这一次,不仅仅是国家话剧院的艺术担当,更是剧院第一次与县级单位进行合作,以《小镇琴声》创作演出为载体,对德清基层文艺创作进行艺术指导和帮扶,意义重大。

  从生活中打捞剧本

编剧李宝群、潘乃奇、导演傅勇凡在采风途中

  《小镇琴声》,是继《花心小丑》《长夜》之后,荣获国家级奖项无数的著名编剧李宝群与国家话剧院的第三次合作。他说到,电影《钢的琴》讲述工人造钢琴,有其可能性;农民造钢琴,存在技术上的各种难度,男主人公阿德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并带领小镇上的人一起造钢琴!他期待演员们能在舞台上呈现出一群“小蚂蚁”般的乡村小人物形象,一群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另类农民形象。

  自2016年起,李宝群、潘乃奇两位编剧多次来到德清,了解民情,收集素材,从生活中打捞剧本,开展剧本创作。采风途中,李宝群向剧组主创介绍了当地风土人情,尤其那些剧中人的“原型”,让主创们对角色有了更深刻、更鲜活的认识。走过十里琴廊时,剧中“荷花”的原型之一——饭店老板“阿庆嫂”特地前来看望李宝群,赠送一段鲜藕,表达对艺术家的尊重与敬意!

  李宝群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德清,这片秀美、纯朴的土地,孕育着生活的富矿,唤起他许多创作的冲动,而朴实的村民们,更加吸引他。他喜欢听当地人讲述德清故事,愿意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潘乃奇通过这一次随剧组的采风,接触到每一位主创的时候,对剧中人物、故事,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受。两位编剧对剧本还会进行微调,对细节、语言进行深度锤炼,深入开掘人物内心,使得舞台呈现更准确、有力,富于感染力。

  一个人的梦想只要坚持,就能实现!

傅勇凡导演在下渚湖

  来自于南国广州的军旅导演傅勇凡曾经凭借话剧《天籁》《红帆》《共产党宣言》《麻醉师》等佳作,连续四届荣获“文华大奖”,在业界享有很高知名度。他希望在国家话剧院这个国家级平台上,自己与中国最专业的话剧艺术团队一起,以高度的专业性而非职业性,将《小镇琴声》打造为艺术精品。在采风中安排坐排,是为了让演员更深刻理解剧本,把自己放到那片泥土、木材、车间之中,把自己的心、情、思想放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进而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化为创作上的精神财富。

  此次采风,傅勇凡感受颇丰,他将该剧定位为具有浪漫喜感的戏剧。剧本写了一群构筑钢琴梦的农民,听似不可思议!来到实地后,到钢琴厂参观,看到工人师傅工作场景,听他们的介绍,傅勇凡逐步建立了对他们的认识——“农民造钢琴”且该镇钢琴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事儿,真真实实地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他很有信心把《小镇琴声》做成一部真实刻画人物、真实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话剧,体现小镇人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他相信,一个人的梦想只要坚持,就能实现!

  在舞台上建立小镇温暖气息与风情感

导演傅勇凡与舞美设计刘科栋在高铁上谈舞美修改方案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剧院资深舞美设计刘科栋带着舞美模型(草拟)、小工具、效果图纸上了高铁,一路与傅勇凡商讨舞台体现,精益求精。在钢琴厂,刘科栋发现,有的钢琴键打一根弦,有的打两根弦,深受启发。

  在舞台空间的建构上,刘科栋着意突出小镇温暖的气息和风情感,生动有趣且充满活力,并伴有隐喻色彩。采风让刘科栋感到,一切变得真实起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基于此的取舍,考验创作者的智慧,最终推到观众眼前的应该是一部寓意深刻、完整纯粹的话剧。

  采风途中,作曲石松被洛舍人的工匠精神深深感染,认为他们敢于从无到有,并持之以恒,坚持梦想,非常了不起。服装设计芦春伟抓紧用电脑做服装设计图,在服装上将追求色彩冷暖的变化。道具设计党现义在钢琴厂看到那些特制的木板、琴架……找到了创作的火花。

  深入生活让我们对人物有了具象的认识

演员李梦男在下渚湖

  此次采风,演员李梦男感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特别重要,特别有益于创作,受益匪浅。像钢琴厂的原材料大木头,如何切木头、铸钢板,如何调音,让演员们有了具象的认识,从而对人物塑造有了有力的支撑点,对未来舞台呈现很有信心。

演员吕静在下渚湖

  演员吕静感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对于演员每一次创作都特别重要,不亲赴实地了解,就无法想像“小镇琴声”,无法想像钢琴的制造加工,无法想象它在当前全国钢琴业的比重。当见到自己所饰演的荷花原型之一——“阿庆嫂”,吕静感到分外亲切。“阿庆嫂”打鱼起家,又做过餐饮,热络能干,对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演员陈诚此番最大的感受就是,德清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有幸看到一些钢琴企业创办人,他们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精神让他很感动,并使他对阿德这个人物有了更立体的感受。本身就是浙江人的越剧尹派“女小生”王婧晶很早就参加过话剧演出,她说,越剧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昆曲,一个是话剧,这一次她向“乳娘”更靠近了一步。演员李冰则在德清感受到江南女子的柔媚,这是她一个北方女性需要努力去靠近的地方。作为剧组年龄最小的演员,今年刚刚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班毕业的应雨宸则体会到江南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有一种特殊的宁静与温馨!

  采风期间,德清县政府办副主任宋生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吴金梅等当地领导对《小镇琴声》剧组给予了热情支持。小镇老百姓们殷切盼望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们常来德清,把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活灵活现地搬上舞台。下渚湖畔,白色的芦苇花随风摇摆,远处白鹭栖息,鸳鸯划过……小镇琴声隐隐约约飘荡耳际,这象征着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