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正同志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06-03-13 15:41
来源:
编辑: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
信息来源: 2006-03-13
3月1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刊登了记者采访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孙家正同志的文章,家正同志就如何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文化责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腐败也是一种消极的文化现象。反腐败,不仅要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寻求解决的办法,也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腐败的原因,寻求防止腐败的途径。如何从文化的视角认识腐败现象,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这是近年来我们党在总结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改变的,文化环境是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不良的文化氛围则相反。
从文化视角认识腐败现象,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还有许多的不足。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信仰价值体系的重建方面,还任重道远。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正是许多人腐败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因此,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文化工作者同样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具体说来,文化的责任就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狠抓两个建设。一是努力建设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道德建设是廉政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点是要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在加强道德自律的同时,也要重视制度他律的作用,积极探索惩治与预防、自律与他律、制度与文化有机融合的综合预防腐败的途径。自律是基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一旦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只有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力量,来感化、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二是努力把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坚持不懈地建设好以科学信仰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其中,包括对科学信仰准确而通俗的表述;包括科学信仰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机联系,从而实现信仰和信念的互动,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结合;包括科学信仰如何与大众的人生,与常人、常理、常情相融合,真正成为一种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要特别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渗透到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民族素质的提高、科学信仰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文化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是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反腐倡廉工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