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派驻机构
派驻机构
简报第77期:河南省文化厅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进农村
发布时间:2008-08-07 09:32 来源: 编辑: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
信息来源: 2008-08-07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厅立足实际,齐抓共建,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进农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廉政文化建设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河南省文化厅为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建立了相应的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一是成立省文化厅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组长,纪检组长和有关业务副厅长为副组长,办公室、社文处、艺术处、计财处、监察室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廉政文化建设的日常协调工作。二是建立责任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明确厅长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文化整体工作日程,统筹谋划,和业务工作一起安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各有关处室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初步形成了廉政文化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二、结合工作实际,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基层进农村

河南省文化厅结合农村地区工作和基层文化建设实际,认真抓好“五个结合”,大力推动廉政文化进基层,进农村。

一是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结合,扩大廉政文化教育宣传阵地。河南省文化厅与河南省委组织部开设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相对接,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整合工作,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网络信息工程,增加了廉政文化在共享工程资源库中的比重,扩大廉政文化教育宣传阵地,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二是与农村电影改革放映工程相结合,创新廉政文化传播手段。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厅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全省城镇(主要是县城)大规模建设数字电影广场,同时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试点工作,组建了6个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建立了375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精选《生死抉择》、《郑培民》、《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暖秋》、《村官李天成》等291部影片在36个县(市)、335个乡镇、7561个行政村放映数字电影4.5万场,惠及农民群众1350万人次,成效显著。

三是与精品艺术生产相结合,抓好廉政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厅和省纪委监察厅、省委宣传部密切配合,采取多种措施,强化专业艺术院团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抓好廉政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出了《常香玉》、《村官李天成》、《谢延信》、《百姓书记》、《洪战辉》、《大爱无言》、《忠诚卫士》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优秀的廉政文艺作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另外,河南省文化厅还多次参与河南省纪委监察厅组织的大型反腐倡廉文艺汇演、反腐倡廉书画展览、廉政歌曲创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是与公共文化单位文明创建相结合,丰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各级公共文化单位的文明创建过程中,河南省文化厅始终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评,促进这些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丰富了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在图书馆、图书室开设廉政书架,在文化馆、文化站开展以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书画、诗歌、楹联展览比赛活动,在社区街道和文化大院设立廉政文化宣传墙,在文化艺术节中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此外,在农村结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开展了“红白理事会”管理和“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妯娌”评选活动,有效杜绝了农村铺张浪费,促进了乡风的和谐文明,增强了全社会的廉政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

五是与重大节庆活动相结合,把廉政文化送进千家万户。河南省文化厅将反腐倡廉的内容融入节庆日尤其是农历节庆日举办的文化活动中,使广大群众在娱乐中受到反腐倡廉教育。

三、创新工作,努力拓宽廉政文化建设新思路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厅积极探索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并取得了较大收获。一是制定出台了《河南省社会文艺创作扶持和奖励办法》,对社会文艺创作提出政策性鼓励和制度性支持,进一步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繁荣了全省社会文化创作。二是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和文化工作者的扶持,鼓励和吸引他们加入到廉政文化建设队伍中来。河南省文化厅一方面组织县乡文化馆、站对民间艺人进行培训,增加他们廉政节目演出的分量;另一方面和省人事厅共同研究制定了《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对优秀民间艺人授予民间艺术职称资格;同时,在资金等政策上也予以扶持。三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河南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各地注重对廉政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并以适当的形式展现出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观教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