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安徽
安徽
安徽省多举措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2017-06-23 09:03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7-06-23

  安徽省现有人类非遗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72个,省级非遗项目34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5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6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国家级非遗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全面开展普查工作。按照“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原则,在全省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共形成文字记录1981.46万字,照片29976张,录音记录1646.5小时,摄像记录3249.65小时,征集实物1521件,汇编文字资料838册,灌录音像资料1436盒,电子资料977.49G,搜集非遗线索10016条,全面摸清了全省非遗资源分布及存续现状。

  二是实施分类保护方案。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针对各类项目的特征、生存状态、传播途径等属性,制定不同的传承保护方案,建立抢救式保护、博物馆保护、生产性保护、宣传性保护、教育式保护等多形式的保护机制。

  三是加强活态传承。坚持“以人为本,见物见人”原则,制定了《安徽省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建立传承人档案、搭建传承平台、补贴传习活动、提供政策保障、拓展传习渠道、扩大宣传等措施,加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管理和保护,推动活态传承。

  四是推进濒危项目抢救。实施非遗濒危项目抢救工程,抢救性采录濒危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整理分类录音、录像、文字等信息,形成文本和影音资料,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

  五是振兴传统工艺。依托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资源、文物专家、设计人才、文创产品和数字化技术,共建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丰富安徽省徽派传统工艺创作题材、拓展应用空间、培育知名品牌,促进传统工艺发展。

  六是创新培训模式。坚持“服务活态发展、强化传承人主体性”为宗旨,精心设计课程,以实践、交流、体验为主体,结合参观见学、考察和工作室(实验室)可视化创意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创新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模式。(来源:安徽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