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安徽省文化厅“八大工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落实《安徽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统筹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
农村题材艺术创作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曲艺、说唱、快板、琴书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生产“三农”题材文艺作品,举办农村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展演,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各地丰富实践。
送戏进万村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演出单位和剧(节)目,制定清单,开展文化惠民“订单式”“菜单式”服务,由县级文化主管部门面向符合条件的国有、民营艺术院团统一集中采购,每年为全省15000多个行政村每村至少送一场演出。
百馆千村文化结对工程。部署全省100家文化馆(文化站)与1000个美丽乡村中心村进行结对,实行上下联动,定点帮扶,开展送演出、送讲座、送展览、送培训等服务活动,加强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业务辅导,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提升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将农村文化非遗纳入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采录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实施文物保护规划,保存乡村重点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和历史信息。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实施乡村文化品牌培育行动,以“一地(县、镇、村)一品”为目标,开发文房四宝、徽州雕刻、柳编、剪纸等乡村特色文创产品,塑造地方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文创企业,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优秀品牌走出去。
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工程。依法简化申办农村文化市场经营项目、文化活动的审批环节和手续,打造乡村文化市场示范走廊和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行业品牌,引导网吧和KTV介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强农村文化市场重大案件督办,构建农村文化市场信用体系。
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推进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统筹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提高乡村一线工作的专业文化人才职称评聘比例。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引导群众文化辅导员深入乡村开展志愿服务。
上一篇: 安徽省池州市“四大平台”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
下一篇: 安徽合肥蜀山区城市阅读空间全部建成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