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动戏曲进课堂。依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戏曲传承活动,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在公共艺术课程中增设戏曲选修课。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增加戏曲理论和表演教学内容,把戏曲专业师资培养纳入教师培养序列。
二是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把戏曲进校园演出纳入公益性演出政府采购序列,制定本地戏曲进校园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演出场次、演出剧目、参演院团名单,确保进校园演出不少于惠民演出的20%。专业戏曲院团选派优秀演员、创作青春版经典剧目进校园演出,并做好讲解、展示等普及工作。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组织文艺小分队进校演出,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
三是组织学生进剧场。建立中小学生课外、校外戏曲实践活动记录制度,将中小学生进剧场观摩公益性戏曲演出、参加戏曲知识讲座等活动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艺术素质测评内容。高等学校组织大学生走进剧场,参加戏曲赏析活动。各专业戏曲院团、剧院院线定期安排学生戏曲专场,组织开展公益性戏曲教育活动。
四是组织戏曲名家进校园。定期组织戏曲艺术专家深入大中小学讲解戏曲知识,教授表演技巧,开展戏曲辅导活动。专业戏曲院团主要演员每年进校园举办2次戏曲艺术讲座。省级专业戏曲院团和艺术家带头深入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进行辅导。鼓励大中小学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五是拓展戏曲实践活动。各级专业戏曲院团、文化(艺术)馆举办戏曲夏令营活动,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大中小学在“五·四”、“六·一”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戏曲展演和赏析活动。
六是加强戏曲社团建设。支持学校建立戏曲兴趣小组和学校戏曲社团,为开展戏曲活动提供场所、创造条件。各专业戏曲院团与大中小学戏曲社团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辅导排练和演出,帮助提高艺术水准。拟成立湖北省高校戏曲组织联盟,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戏曲组织不断壮大发展。
七是丰富戏曲展演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戏曲展演活动。在湖北艺术节和湖北地方戏艺术节中增设高校戏曲活动板块,举办大学生戏曲剧本征集活动。在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黄鹤美育节中增加戏曲类展演项目。定期举办“东湖音乐会·大学生戏曲周”,遴选高校优秀人才和节目集中展示。
八是加强戏曲网络资源建设。依托长江新媒体剧场、在线艺术教育等平台,推进戏曲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将优质戏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鼓励大中小学发挥“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传播优势,开发戏曲教育资源,创新学校戏曲教育教学方式。
九是拓展戏曲普及渠道。制作戏曲赏析教学光盘,免费配发到中小学校。设在高校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等机构开展戏曲传承研习活动,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艺术欣赏活动。各级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广播电视机构设立戏曲栏目,定期传播戏曲知识和资讯。(来源:湖北省文化厅)
上一篇: 湖北省专业艺术院团好戏好歌献给党 |
下一篇: 文化遗产日湖北省主场城市活动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