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河南
河南
河南抢抓历史机遇 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24 14: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10-24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陈关超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多次谈到中原文化,要求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活动中,河南省文化系统如何结合《指导意见》,推动当地文化改革发展?从哪些方面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近日,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杨丽萍说:“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的要求和目标都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全会通过的《决定》对于全国的文化工作者、全国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河南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指导意见》对河南省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改革发展及河南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在河南文化史上史无前例,对全省文化事业发展,将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杨丽萍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指导意见》把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重点之一。这是非常符合河南实际的,因为河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前三千年里,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目前在河南这块土地上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有上千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180多万件,包括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河南形成一个立体、活态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杨丽萍说。 
    “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民族的凝聚,有利于我们今天文化的建设。”杨丽萍认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做好传承。在中原这片沃土上,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做好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发、利用工作,做好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基地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在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当中,传承是一个难点,而创新则是一个着力点。”如何在传承基础上做好创新?杨丽萍说,下一步将整合和开发文化资源,培育和打造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依托豫剧、文物、杂技、节会、庙会、实景演出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项目、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文博展示项目、文化产业示范区等。她说,“近年来,河南豫剧除了走向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同时也走向海外,在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留下身影。” 
    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原来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提到重要位置,没有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广大企业家、社会工作者投身到这项工作当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都是河南省的亮点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郑州华夏文化产业园也是如此,产业园将用3年的时间开发建设,投资亿元,为郑州市民提供一个文化娱乐的园地。”杨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