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体制改革排定时间表 30家重点文化企业确定
发布时间:2012-05-11 10:13
来源:河南省文化厅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河南省文化厅 2012-05-11
6月底前,基本完成155家院团的改制;9月底前,完成第一批39家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9月底前,河南省辖市、县区的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三局合一”改革完成……
昨天,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举行,部署了一系列改革、改制工作任务,这意味着,河南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大幕全面拉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副省长张广智等领导出席会议。
改哪些?
9月底前,三个方面改革改制要完成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在昨天的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今年全省要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基本完成既定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任务:
首先,力争上半年基本完成155家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选择符合本地实际、能够发挥优势的改革路径,能转制的就转制,该撤销的就撤销,要划转的就尽快划转。
其次,9月底前完成第一批39家非时政报刊转企改制。要“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资质或严重亏损的报刊,提高报刊集中度,做大做强主流媒体。
同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目前,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的改革任务,还有9个省辖市和40个县市区没有完成,9月底前务必完成。争取今年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真正实现“一省一网”。
怎么改?
转企改制一批,撤销并转一批
在今年的改制任务中,155家院团的改革和39家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是重中之重。具体怎么改?人员怎么安置?退休职工待遇怎么算?在昨天的会议上,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也纷纷拿出了详细方案。
河南省文化厅:组建河南省豫剧院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介绍,6月底前155家国有文艺院团要完成改制,其中,合并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组建河南省豫剧院,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另外,转制一批,整合一批,划转一批,撤销一批。对不具备进入市场条件和基本创作演出条件,且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的国有文艺院团,不再保留文艺院团建制,将依法予以注销。
对转制文艺院团,各地在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时,将对其重点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加大改造、新建剧场,以配置、租赁、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为其解决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优先为其配备流动舞台车、交通车,资助其更新设备、改善排练和演出条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要向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务的转制院团倾斜。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将关停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詹玉荣介绍,今年9月底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转企改制39家。
对具有独立事业法人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依照有关程序转企。对于不具备出版资质、违规出版、资不抵债的,予以关停。对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原则上不单独转制,区别不同情况,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予以撤销。同时,引导和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加入大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组建培育大型综合性专业性的教育、医药卫生、科技等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河南省财政厅:自愿辞职人员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表示,财政部门将确保落实各项转制扶持政策。转制单位提前退休人员待遇由原渠道支付,清产核资后,转制单位确实无力解决的,由财政拨付专项经费解决;对转制时自愿辞职和分流人员,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先从单位净资产或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中支付,不足部分财政部门给予一次性补助;转制时单位欠缴的养老保险,先从单位净资产中扣除,单位无力解决的,由同级财政拨付专项经费解决;转制单位经评估的实物或净资产,在扣除按政策列支的改制成本后,作为改制后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其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钱国玉还表示,为增强转企文化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转制后财政将继续给予扶持,原有的事业费仍按原渠道拨付,并保持5年不减;原事业编制内职工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由财政负担的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安排。
河南省人社厅:在职人员不用补缴基本养老费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表示,会帮助企业设计合理的员工薪酬制度,对现有工资外津贴、补贴、福利等项目进行清理,其中合理的部分纳入工资分配;要把经营者与职工的收入分配分开,不允许经营者自己决定自己的收入分配。
另外,转制前未参加社保的,从转制之月起参加;转制时在职人员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转制前已经退休的人员,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行医疗补助。
再者,对转制时自愿辞职和根据经营方向确需分流的人员,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具体办法是:根据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
哪些不改?
都市报、晚报类报纸暂不改制
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河南省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要在9月30日前完成,而第二批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目前,全省共有报刊出版单位364家,其中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有343家。下一步,哪些报刊不转企呢?
河南省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顺序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作为全省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先行转制。
党报党刊不列入非时政类报刊。都市报、晚报类报纸暂不改制;财经类报刊改制要一事一议,另行单独报批;不具有独立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广播电视报地方版,不具备转企改制的主体资格,暂不纳入首批转企改制名单;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
中央部门和单位主管主办的报刊由相应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不列入河南的改革方案中。
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原则上不单独转制,区别不同情况,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