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江苏
江苏
江苏镇江突出“四个加强”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X”模式
发布时间:2016-02-26 09:51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2-26

    2014年9月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地区以来,江苏省镇江市认真贯彻国办《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严格按照文化部的部署要求,突出“四个加强”,积极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1+X”模式。“1”即“规定动作”,“X”为“自选动作”,“1+X”就是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亮点、突出特色,创新“自选动作”,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681个村(社区)按照“1+X”模式完成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占比85%。2015年10月,镇江市在全国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2016年1月,“镇江市创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1+X’模式”入选“2015年度全省文化系统十件大事”。

    一、突出加强制度设计,明确规定动作 

    镇江市委市政府明确“五个纳入”,将试点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了试点工作落地生根。同时,市委市政府以两办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试点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印发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全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2016年覆盖率达100%”的建设目标。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镇江市制定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标准、管理运行标准和服务供给标准,积极申报编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明确提出了设立“7室1站2超市”等22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规定动作”,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刚性保障和硬约束。

    二、突出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明晰建设思路。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之初,镇江市就确定了“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在目前已建成的681个文化服务中心中,对原有不达标的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或者资产置换的占到了80%,新建的只占到20%,较好地克服了基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加强协调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重点部门联席会议、部门联络员工作小组,分别负责试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具体推进,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紧密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强化工作指导。镇江市文广新局会同市民政局等部门每季度组织2次到村(社区)现场联合办公,指导各文化服务中心按标准进行功能设计、布局规划、提供服务和开展活动,形成合力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加强示范引领,采取试点工作“两步走” 

    第一步: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推进示范点建设。为积极稳妥地做好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镇江市选择68个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村(社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为这项工作的全面推开树立典型、积累经验。截止2015年7月底,全市68个示范点已经全部达到建设标准、投入运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35.5万元。

    第二步: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动面上落实。示范点建设完成后,镇江市及时召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指导,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在“两步走”的基础上,镇江市政府定期组织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专项督查,及时了解掌握全市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并形成督查通报,督促各地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市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评选表彰2015年度“镇江市十佳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0个“优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对验收达标的示范点和功能作用发挥良好的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奖补,发放奖补经费300多万元,充分调动了基层的工作积极性。

    四、突出加强特色发展,创新自选动作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全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做法。如丹阳市积极实施组织领导、文化氛围营造、长效服务建设三个方面的“四个一”;句容市将市图书馆分馆建到村(社区);扬中市增设群众工作室;润州区增设“新市民大讲堂”;镇江新区建立了社区文化网格化工作体系。这些做法都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各村(社区)按照“建得好、管得住、用得上”的原则,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发掘本地的民间文化资源,实现了“一地一品、一村一特”,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如京口区大市口街道古城社区网络广播、润州区金山街道迎江路社区“街巷剧场”等,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来源:江苏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