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宁夏
宁夏
宁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7-07-20 10:24 来源: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 2017-07-20

    宁夏始终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加大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自治区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成宁夏大剧院、红旗文化大厦,宁夏美术馆立项建设,新建改造地市“三馆”7个,县区“两馆”15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66个,扶持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大院985个,街道(社区)电子阅览室410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6个,文化馆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90个、民间文艺团队1136支、农民文化大院730个,农民文化大院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中央领导肯定。特别是2016年以来,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成示范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0个,2017年争取中央部委和自治区专项资金1.5亿元,实施60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55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工程,计划7月底建成,实现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达标,力争建设成为全国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建立,为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全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零门槛”进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提供,年均服务超过100万人次。银川市、石嘴山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级公共文化单位普遍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和服务项目公示制度,对接群众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群众读书看报、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鉴赏、文化培训等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注重提升公共文化单位服务效能,加强管理服务制度和效能检查机制建设,促进建管用协调发展。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行延时服务,广泛开展图书借阅、电子阅览、亲子阅读、数字图书体验等阅读促进活动,探索推进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共建共享,并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园、乡村、社区等地广泛建立固定和流动图书借阅服务点,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借阅服务。各级文化馆充分发挥阵地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开办老年大学、组建文艺团队等形式,积极开展群众文艺作品创排演出、文化队伍培训、展览展示、非遗陈列、艺术鉴赏等活动,并下派辅导员包片抓点,培训指导村文化活动中心、民间文艺团队和农民文化大院开展文化活动。各乡镇文化站不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民间文艺团队展演、农民歌手大赛、农村秦腔比赛、体育竞赛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各村(社区)整合各类资源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公助”、委托文化能人代管等形式,带动群众创办自乐班、小乐队、社火队、秧歌队、小戏班、健身舞队等民间文艺团队,编排创作小戏小品,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三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注重激发各级文化部门、文化单位的创造性与活力,持续打造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形成一批有影响、接地气、惠民生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区文化系统举办“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全区群众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三下乡”集中服务等10大类200余项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13届“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特别是2017年创新举办全区社火大赛元宵节主场巡演活动,吸引10多万人沿街观赏,引发热烈社会反响。连续举办4届“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培育发展“清凉宁夏”等40多个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形成“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活动机制常态化。坚持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宁夏行活动,面向基层群众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书画展和培训授课。自治区持续加大文化民生实事办理力度,每年以政府购买形式组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600场以上,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500场以上,覆盖市县(区)、延伸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有力保障了文化民生。

    四是发展文化产业增收富民。扶持培育产业主体。截至2016年,全区文化产业单位达12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9家,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76亿元。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全区累计创建中华回乡文化园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试验园区1家,评选命名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示范基地41家、示范户56家、特色村镇5个。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区5家动漫企业通过文化部等部门认定,8家文化创意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马兰花动漫广场》等10多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游戏产品推向市场,动漫形象“小哈家族”荣膺“中国十大卡通形象”大奖。WCA全球总决赛举办地永久落户银川。推动文化消费。银川市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并得到文化部通报表扬。支持宁夏大剧院实行专业化管理、多元化演出,满足不同层次观众消费需求,投入运营以来累计演出200多场,惠及观众20多万人次。扶持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组织贫困地区回族刺绣传承人赴苏州考察学习,邀请江苏刺绣专家举办全区刺绣传承人群培训班,推动回乡刺绣品牌做大做强。加大非遗衍生产品开发力度,支持具有市场前景的回族医药、回族服饰、剪纸、刺绣、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进企业。支持海原县与上海牡丹苑非遗文化公司合作成立海原县牡丹苑非遗文化公司,依托当地剪纸、刺绣等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点)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当地非遗产品“走出去”,促进了贫困地区增收富民。(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