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成都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助推文化消费
发布时间:2015-07-16 09:47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7-16

  四川省成都市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战略方针,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两项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出台了文化与相关产业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发挥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激活文化消费市场活力。 

  一、创新驱动,让文化消费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成都市坚持以“创业天府、文创之都”为战略,着力从文化消费政策研究、环境培育、产品供给等方面着手,有力促进文化领域的消费。 

  一是落实文化消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成都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成都市促进文化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二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依托现有图书馆、文化馆、书店、影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建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持续办好“成都文化四季风”、“成都百姓故事会”、“金沙讲坛”、“书香成都”、“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近10000余场次。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新创推出话剧《活在阳光下》、川剧《尘埃落定》等10余台优秀舞台剧目。发挥浓园艺术村、蓝顶艺术村等创作基地创作出大量艺术精品。引进广播影视,打造本土原创动漫游戏产品。 

  二、以“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为契机,助力成都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成都市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为契机,以目标管理为手段,狠抓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印发了《2015年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2015年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建设完成第二批100个示范点。年底前,将打造2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点。尽快出台《成都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加快推动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影院、数字电视互动体验馆建设。构建集中和散落相结合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多点位”、“全覆盖”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平台,增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消费需要。二是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探索以“政府资源换社会资本”,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2015年至2017年期间,拟选择15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让发行企业参与农家书屋(图书室)运营和管理,实体书店进行运营。三是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菜单,形成“点菜式”按需供给的定制配送机制。“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常年经费,区(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常年经费,由文化部门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四是抓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交互式平台”,探索建立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交易中心。设置公共文化服务一键式采购、点对点服务、个性化服务和针对特殊人群的专门服务等功能。 

  三、深化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重点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制造业、科技、金融、旅游会展体育、商务等融合创新发展,搭建重大文化展会和系列文化节会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展示交流,拉动文化消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文化领域战略。通过持续举办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成都大庙会、蓝顶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鼓励和扶持文博旅游、艺术品原创、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各具特色的原创艺术精品,打造了“英雄三国”实景旅游剧目。二是建立文化消费金融服务。从2016年起(连续5年),每年从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采取引导性参股和跟进投资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成都市潜力型、成长型文化企业的投资。设立成都市文化产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从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常年保持该规模),按比例在合作银行存入资金作为风险补偿资金或信用保障资金,合理分担银行贷款风险,合作银行按不低于该项资金1:5的比例安排贷款资金,用于向成都市文化企业提供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演出院线、动漫游戏、艺术品互联网交易等领域的支付结算系统,拓展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建立成都文化产业大数据平台。鼓励文化企业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推广、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开展文化消费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提升文化消费传播力、感染力、吸引力。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在人才培训、资金引入、产品推销等方面的服务。整合改造各区(市)县老旧厂房、闲置房屋等设施作为文化众创空间,对发展好的文化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财政补助。(来源: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