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第一个“农村群众文化理事会”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珙泉镇正式成立,并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一年来,理事会承担起当地公共文化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决策、监督等工作,成为农民群众自己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理事会成员来源广泛,为农民群众自己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理事会成员采取群众推荐,由镇内的文化名人、社会文艺骨干和文化企业、民间演艺团体、演艺协会、文化共建单位代表等组成,基本涵盖了该镇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各类组织和个人。
二、理事会全权行使管理职能,实现“把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交给农民群众自己管理”的宗旨。理事会成立后,政府部门仅作指导,并不直接参与理事会日常事宜。一年的文化活动计划如活动形式、活动参与者、活动内容等全权由理事会研究确定。成立一年来,理事会以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为契机,突出主题策划活动,实现群众月月有戏看、天天有活动。
三、理事会统一协调管理,推动全县民间演艺企业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此前由于缺少有序的管理,当地民间演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不健康演出、相互压价偶有发生。理事会成立后,迅速将这些民间演出团队整合起来,并利用政府的协调管理职能,将他们变为送文化下乡的一只重要力量。
四、理事会全方位履职尽责,使群众成为绝对的主角。除了全权负责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计划,理事会还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时政宣传、文艺创作、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并利用本地民间优秀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对外交流。不管是看,还是演,或者参与制度设计,群众都成为文化活动中绝对的“主角”。(来源:四川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