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成都锦江区以融合+拓展“产业反哺事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发布时间:2016-06-01 09:0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6-01

  成都锦江区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融合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意见》,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将搭建公共文化阵地,开展公益文化活动等作为奖励扶持文化企业的必备条件,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走出了一条“融合+拓展”,文化产业反哺文化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的成功路径。现有文化企业1625家,文化产业规模在成都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都体现出先发优势。

  一、融合产业空间资源,拓展公共文化阵地

  当前,“体验式服务空间”正逐步成为传统商贸业、休闲旅游和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发展方向,而这种“体验式服务空间”恰好为公共文化阵地拓展提供了现实可能。近年来,锦江区充分利用“体验式服务空间”探索出3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阵地。

  (一)传统商贸业+文化阵地。2015年1月,方所成都书店正式开业,同时在锦江区开启了一个新的以当代生活审美为核心,以艺文活动为厚基,渐次涉及阅读、生活、艺术、设计、儿童、时尚等各个领域的体验式服务空间,成为涵盖书店、美学生活、植物、服饰、展览空间、文化讲座与人文咖啡的复合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市民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务。

  (二)休闲旅游业+文化阵地。2014年,锦江区引入民间资本在东湖公园内打造了西部唯一的艺术品保税仓库,同时配套建设了展示交流中心——红美术馆。域上和美艺术馆、红美术馆提供免费开放、配套讲座、现场导览、市集互动、现场写生等项目,长期举办各类学术交流和艺术沙龙活动,对促进公众艺术教育、提升国民文化素养起了良好带动作用,成为了利用公园打造休闲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实例。

  (三)创新创业+文化阵地。成都锦江区太阳树青年创意服务中心88号青年空间项目,包涵青年文化交流、青年成长辅导、青年创业就业三大主题板块,通过在已建立的休闲娱乐区、互动影音区、电子阅读区、互动创意基地、艺术沙龙(多功能厅)、青年志愿服务联络站、创业(帮扶)联络站、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餐饮中心9大核心区域中开展各项活动,丰富青年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培训、交流、创投孵化、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公益服务。

  二、融合产业活动平台,拓展惠民文化途径

  锦江区提出了“艺术植入社区”行动计划,让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公益的文化艺术项目(产品)和群众文化活动,真正让艺术流行起来,让艺术走进市民千家万户。

  每年依托蓝顶美术馆、许燎源博物馆、梵木艺术馆、红美术馆、域上和美艺术馆、清源际艺术中心等大型展示交易场所举办各种公益性文化艺术展览、展示、交流、市集等活动100余场。2014年以来已在东湖公园连续举办两届“跨年艺术季”,“我们在一起”2015成都公共艺术季雕塑展,88青年空间的文化沙龙,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开展各种公共艺术教育、鉴赏、体验、感悟系列等特色主题活动,对市民群众基本实现免费开放,为公众亲身感受顶级艺术水准、近距离鉴赏著名艺术作品、主动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融合产业人才优势,拓展人才培训渠道

  近年来,锦江区积极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交流合作,曾邀请中央党校范玉刚教授、台湾SOHO创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张庭庭等国际国内知名专家,面向群众和专业人员免费开展公益艺术培训。全区建设了9个人才培训小高地和2个文化人才实训基地;成功举办了广告创意、艺术原创、工业设计等培训班,培训文化人才近1000人(次)。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成都锦美蜀绣文化有限公司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资助。

  全区成立了成都群众文化促进会、成都市锦江区当代艺术学会、成都市锦江区书法家协会等文化艺术协会,通过“中外名家进锦江 结对子种文化”、“‘文艺志愿 服务人民’—12·5国际志愿者日成都文艺志愿者文艺进锦江”等文化服务活动,深入社区开展文艺人才辅导培训,提高社区文艺人才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来源: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