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省实施“八大工程”促进文艺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16-06-08 09:46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6-08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工程为带动,使文艺创作有方向、有内容、有动力、有目标,在文艺创作上取得丰硕成果。“十三五”时期,四川将贯彻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文化担当,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巩固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重大主题创作工程。聚焦“中国梦”主题,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或省级重点文化创作生产项目,重点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一带一路”题材、民族题材等的创作生产,推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宏伟实践,富有四川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采取省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等多种筹资方式,适时设立四川省艺术基金,对全省艺术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征集收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资助,促进全省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二、艺术创作生产源头工程。健全省市县三级创作网络,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以“四川省重点剧本签约”为抓手,组织实施“三个一批”剧本创作扶持计划,鼓励优秀剧本创作,建立四川省优秀剧本共享资源库。实施剧本孵化计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项目予以支持。开展四川省戏剧文学奖评选。实施优秀戏剧创作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创作研讨、新作评讲、编剧培训、创作采风等活动。完善文艺评论机制,提倡评议结合的文艺评奖方式,营造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生态;实施文艺评论家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文艺评论骨干,提升四川文艺评论水平。

  三、川剧振兴和地方戏曲曲艺保护传承扶持工程。开展地方戏曲曲艺普查调研,建立优秀保留剧目名录。组织实施名家传戏——川剧及四川曲艺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送川剧进课堂光盘录制、川剧传统折子戏录制、扶持川剧及地方戏曲剧种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对优秀川剧及四川曲艺剧目演出进行补贴等项目,并结合“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创作扶持,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机制。

  四、文艺作品展演展览平台建设工程。抓好四川文华奖(含文华美术奖)以及四川省舞蹈比赛、四川省曲艺杂技比赛等现有重大专业赛事活动平台,启动四川省声乐器乐比赛等专业赛事,并不断拓展活动深度和广度、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实施艺术创作生产、传播普及、营销推广等“互联网+”计划,推动艺术创作生产全过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引导和扶持网络文艺、空中剧场、小剧场戏剧等新兴文艺类型发展,创造艺术发展新的生态;推进数字艺术档案、数字美术馆建设。

  五、美术馆画院标准化建设和美术创作收藏工程。实施“市(州)市有美术馆”计划,将美术馆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文化建设重要绩效考核指标;实施美术馆画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全省美术馆画院评估定级办法和标准,加强美术馆画院行业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民营美术馆的扶持引导,推动建立四川省美术馆协会和全省画院联盟。设立美术收藏捐赠奖励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美术馆画院收藏、展览和创作优秀美术作品,鼓励艺术家、收藏家和社会各界向美术馆画院捐赠优秀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馆画院研究、展览和创作水平。

  六、巴蜀书画艺术传承创新工程。实施巴蜀画派名家工程和巴蜀画派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德艺双馨、人民喜爱、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名家和领军人物,发挥老一辈名家传帮带作用,支持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主持重大课题创作。实施巴蜀画风创作研究成果国内外交流推广计划,定期举办巴蜀画派学术交流论坛、年度巴蜀画风创作研究成果国内外巡展等活动,开展巴蜀画风创作研究成果专题收藏,汇集出版四川中国画研究丛书、四川书法研究丛书等项目文献及作品集。

  七、文艺服务配送和帮扶工程。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实施省级文艺院团演出服务配送工程,支持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基层进行公益性展演、巡演以及多种形式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把创作出的精品力作通过扎实开展“文化列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欢乐藏区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等文化惠民活动送到基层。围绕全省扶贫开发攻坚工作部署,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深化“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实施贫困地区艺术创作扶持计划和少数民族地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艺术创作提升计划。

  八、音乐产业繁荣发展工程。以成都音乐产业基地为基础,充分挖掘巴蜀文化资源、藏羌彝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推动传统音乐、演艺与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音乐、动漫游戏融合发展,着力将成都打造成中国西部创意文化中心和国际知名音乐之都。(来源:四川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