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济南文广新局积极推进“文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6-08-05 09:26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8-05

  山东省济南市坚持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为目标,在“文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文化演艺与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发掘地域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积极培育和拓展省城旅游演出市场 

  一是繁荣艺术创作,丰富旅游演出市场。鼓励和引导市属6家艺术院团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生产能力和水平努力创演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艺术作品,先后推出文化旅游剧《泉水谣》《齐风鲁韵》《大舜》杂技剧《粉墨》《红色记忆》民族音乐会《泉乐飘香》等文化旅游类演艺项目10余个。 

  二是打造演艺品牌,实现旅游演出常态化。精心推出好客明湖文化旅游剧场,打造周末演出品牌“开心甜沫”,连续举办“济南亲子剧节”,利用节假日等旅游黄金期,组织院团到大明湖、趵突泉等旅游景区开展驻点演出活动,市属艺术院团年均演出近2000场,基本形成天天有曲艺,周周有歌舞、杂技、京剧、吕剧、儿童剧、话剧的演出态势。 

  二、放大品牌效应,探索文化与商务展会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品牌招商、链条延伸、合作共赢的办会模式,努力将非博会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展会品牌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非遗展示交易平台,将济南打造成为非遗项目和衍生品交流交易中心城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立体宣传体系。成立高规格非博会组委会及执委会,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分阶段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会前、会中、会后宣传重点。组织策划宣传语、吉祥物等公开征集活动,利用户外电子屏、公交移动电视播放宣传片,设置墙体广告、道旗等形式,开展社会宣传。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设立专版广泛报道宣传。设立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吸纳新媒体、自媒体参与宣传,扩大社会参与面和影响力。 

  二是坚持创新办会,探索永久承办模式。探索建立“非遗博览会+”办会架构,将非遗衍生品、民俗文化等纳入展会,逐步扩大规模,设立分会场。实施科学的展会运作模式,在招展、展位设计搭建、展会服务、社会宣传、参会群体组织等方面进行专业化运作,提升展会品质,拓宽参展渠道,形成政府主导、专业机构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 

  三、拓展服务模式,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文化+” 互联网的附着力,让文化渗入生活服务,成为经济社会运转的润滑剂。 

  一是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开通书香泉城手机图书馆通过微信、同城活动APP等及时发布推送各类读者活动,利用粉丝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时推送府学文庙等景区息和活动,在线预订景区门票、团体购票,并直接通过微信钱包支付,实现高效便捷、智能优化的购票体验。推进济南智慧博物馆建设,完善数字展厅、手机APP、藏品管理系统。 

  二是培育数字内容产业新业态加大数字内容全产业链整合力度,探索实施“互联网+非遗博览会”办会模式,建设非遗电子商务平台,促进非遗线上和线下良性互动和常态化交易,引入“众筹、众创”经营模式,建设非遗产品和衍生品研发、生产、交易基地。开展文化融合载体建设暨品牌创建行动,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等新型文化业态,争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目前济南市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家,居全省前列。(来源: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