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以“文化惠民”为抓手 促进剧场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发布时间:2016-11-28 10:25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11-28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剧场建设,全省剧场充分发挥城市文化主阵地作用,创新发展思路,加强经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自主举办或借势引入优质演出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全省专业剧场达126个,省会大剧院、青岛大剧院、烟台大剧院等一批专业剧场硬件水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提高利用效率,文化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彰显山东省制定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剧场举办承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现剧场常态化运营。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省级政府购买省直剧场演出服务试点方案》,每年安排100场演出补贴各市先后出台支持剧场发展的补贴办法,各大剧场与中演院线、保利院线等建立委托运营关系,使各新建剧场迅速聚拢人气,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年来,省会大剧院完成自营演出500余场,公益艺术活动200余场,商业租场120余场,接待观众达54万人次。烟台大剧院自开业以来,先后引入国内外430多个知名文艺团体或艺术家演出达849场。潍坊大剧院今年以来演出176场,接待22万余人次,演出上座率达67%。众多老剧场也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山东剧院今年以来先后承接各类演出77场,承办比赛26场,承接市民其它文化活动45场;历山剧院累计承接各类活动达162场,实现满负荷运行。

    引入优质资源,剧目档次品味明显提升各大剧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文艺资源,音乐会、话剧、歌剧、芭蕾舞剧等多种文艺形式轮番上演,精彩纷呈。省会大剧院先后承接了《猫》、《费加罗的婚礼》、《天鹅湖》等一大批精品演出。青岛大剧院重点打造大剧院艺术节,先后引进了国家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等国内外顶级团体进行演出。其它大剧院承接的外地商演比例也都达到60%以上。高大上的演出内容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剧场形象进一步树立,逐渐成为所属区域的标志性文化阵地。

    坚持文化惠民,剧场社会效益进一步显现山东省剧场充分发挥文化公益属性,探索建立了惠民票、公益票、特殊群体公益场等优惠观演制度。省会大剧院打造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大剧院公益在行动,组织举办了文化惠民展演,规定惠民票数量不低于总票房的30%。德州大剧院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平台,以民生实事为载体,每年至少安排60天时间免费用于公益活动青岛市整合中小型剧场组建了青岛惠民演出院线,市财政每年补贴650万元,支持院线140场公益演出。山东剧院推出山东文化惠民卡,观众可凭卡免费观看90余场公益演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惠民举措,为推动群众走进剧场、共享高质量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深受市民称赞。

    创新发展模式,剧场职业化建设明显加强。山东演艺集团联合省内180多家艺术院团、剧场、演出经纪机构,组建山东演艺联盟,率先建立起集剧场院线、票务系统于一体的现代演艺产业发展平台,对于打破地域行政壁垒、促进演艺市场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省内中小型剧场为主体组建的山东剧场院线目前已拥有成员单位35家,覆盖全省13个城市,总座席数达3万余个,占全省演出场馆总座席的40.2%,年演出场次2000余场,省内剧场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探索制定《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已成功通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为全国剧场行业的第一个地方标准,山东剧场职业化建设有了统一依据。

    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剧场运营管理水平。山东省文化厅于11月7日至10日在济南举办首届山东省剧场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班。针对目前山东剧场运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缺少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演出消费市场不活跃等问题,培训班进行专题授课,普及剧场基础知识讲授实务性剧场运营管理成熟经验,共同研讨剧场发展新趋势。培训班以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案例引领、小组讨论、实践观摩等多种方式。组织全体学员走进大剧院,实地考察剧院舞台设施、后台管理、项目运营等相关工作。培训班的举办,有效提升了剧场运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水平,做到岗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更好地推动山东剧场运营管理实现良性运转。(来源:山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