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青岛即墨市高举以文兴市大旗 城市建设彰显文化特色
发布时间:2017-02-07 09:03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7-02-07

  近年来,山东青岛即墨市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兴市”战略为引领,以建设“文化即墨”为目标,聚力提升城市文化发展水平,荣获全国“书香城市”、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金慧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建好用活文化设施,打造“有质量”的文化服务场所。

  当前,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图书馆看看书,到艺术展厅观赏书画展览或者在村庄、社区的文化活动室跳跳舞,唱一段柳腔,已经成为不少即墨人的休闲选择,而这离不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一直以来,即墨市致力于建立并完善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建设和谐即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重点新建29处城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对33处城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建设完善了100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同时,结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打造了10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此外,新博物馆建设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争取早日向市民开放;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30.8万余人次,图书流通量达27.6万余册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50余项,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了“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即墨市也被授予了“书香城市”的称号;文化馆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览30余次,在全市开展文艺辅导10余期,服务群众达上万人次。

  二、组织创新文化活动,打造“有色彩”的文化人居环境。

  办好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工程,即墨市积极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结合即墨发展实际,每年举办“广场周周演”、“送戏进万家”、广场舞大赛、柳腔艺术大赛、惠民演出、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上万场,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使即墨的文化人居环境更加多姿多彩。在2016年引进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扩大国际雕塑艺术节影响力的基础上,2017年,即墨市将从为群众谋求文化福利出发,计划举办“市民文化季”系列活动,主要包括:邀请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开展“即墨古城大讲堂”活动,向市民开展文化历史、家庭教育、科学普及等讲座;开展“即墨故事”汇、即墨传统文化教育讲座、读书征文等全民阅读活动;围绕城市发展,开展综艺、戏曲等演出庆祝活动;以镇、街道为单位,开展市民小品大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展览,季季有比赛,群众文化多点开花,也让更多的即墨人沐浴在文化的阳光雨露中。

  三、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打造“有回忆”的历史文化长廊。

  日前,即墨市公布了第五批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即墨大夫传说、王吉故事传说、高孝女传说、即墨渔民号子、杻河大秧歌、即墨大鼓、七星螳螂拳、匾额雕刻工艺、窑头扒鸡制作技艺、刻瓷技艺10项,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6大类。至此,即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62项,其中青岛市级项目23项,省级项目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在青岛各区市中名列前茅。

  即墨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为更好地传承保护丰富的文化遗产,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即墨市文广新局做了不少努力。2016年年初就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与各镇、街道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文物保护责任;积极推进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调研,加强部署,确保文物安全;推进民间文博事业发展,共有7家非国有博物馆注册成功,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编辑出版了《非遗荟萃》一书,成功将4个项目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5人被公布为青岛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获评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范传承人。

  四、繁荣文化交流创作,打造“有高度”的城市形象名片。

  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016年即墨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和第五届中国·青岛(即墨)国际雕塑艺术节两大“国字号”文化活动。第五届“中国·青岛(即墨)国际雕塑艺术节”共评选并展出入围作品25件,其中10件来自国外雕塑大师的手笔,国际化和艺术水准均迈上了新台阶;第三届微电影创作大赛,不仅吸引了国家级重要嘉宾、影视明星和全国高校大学生300余人前来参加启动仪式,584所高校的学生参加比赛,更在比赛中设立了“即墨故事”单元,产生了30余部即墨题材的优秀微电影剧本,极大提升了即墨市知名度。此外,还重点结合即墨市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创作排演了大型柳腔现代戏《家风》,并进行了首次带妆彩排。柳腔戏曲电影《牛》也完成拍摄和后期制作。

  五、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有潜力”的支柱型朝阳产业。

  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截至2016年,已成功引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30余个,尤其是中科院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的VR花果山等重点项目,拓宽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晨之晖电商孵化基地建设为重点,聚力打造“高一品”文化创意产品电商平台,促进了文化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以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为助力,积极扶持影视文化发展,共建立起微电影拍摄基地6处,一年来创作各类微电影作品10余部,极大繁荣了社会文化。

  六、以人兴文名人助力,打造“有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

  即墨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征途中,讲究“以文化人,以人兴文”,通过举办“唱响即墨”、柳腔艺术大赛、文艺辅导等活动,挖掘、培养文化人才,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目前,全市共有2000多名“永久牌”文艺人才,还有多名民间艺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等综艺舞台。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重视文化,尊重人才,是即墨人的优良传统。第三届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导演训练营就邀请到了第六代导演施润玖、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前来授课,雕塑艺术节期间,中外雕塑名家开讲座与市民互动交流。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助力到即墨文化中来,提升了即墨的文化品质和城市品格。在1月18日举办的“再出发·2017即墨流行音乐盛典”上,即墨本土乐团齐乐团和柳腔剧团演员合作演出的《千年古城》,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柳腔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而这正是即墨本地文化人才在创新柳腔表演形式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来源: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