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刚刚闭幕的天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任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创新这个强大动力,深化在各个环节中,根植在每个细节内,落实在每项措施上,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将在建设文化强市道路上产生强大推动作用。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离开了这个方向,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着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把握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文化创造与传播是城市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文化品牌是城市形象、品位和魅力的集中体现。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感、吸引力和生命力。
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确定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是天津历史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最多、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建设了从市到社区、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率先基本完成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博物馆、展览馆、各大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最大的民心工程——市文化中心明年“五一”将开放投用……
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拓宽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途径。要像抓经济一样坚持抓文化产业、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推出了总投资879亿元的百个重点文化项目,通过部市合作平台,吸引了8个国家级项目落户……“十一五”期间,天津文化产业以30%的年增速实现了跨越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服务消费,率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文化改革发展带来活力。大胆破除影响改革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跨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行列。但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的任务仍然繁重。要在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落实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对外开放格局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