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实践,营造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9月11日,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统一安排,自治区文化厅召开“砥砺奋进五年”文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泓洋就五年来砥砺奋进中的西藏非遗保护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作了详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周泓洋指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紧扣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目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在名录建设、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和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内新增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101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23名,市(地)、县级代表性项目667项。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33亿元。2015年起,自治区财政年投入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2016年,自治区级传承人年补助从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补助标准居全国前列。完成了15名高龄国家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出版《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天籁之歌—360首格萨尔精品音乐唱腔》等音(影)像制品近百种。
同时,他还指出,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西藏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相关规划意见、建立项目库、文化金融结合、着力扩大全球“西藏文化产业之窗”、合理规划地域性关联布局,确定到2020年将文化产业培育成西藏新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文化企业4680家,从业人员3.2万人,全年文化产业实现引资25.1亿元,年产值34.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3.01%(全区GDP1148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文化产业对西藏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
在提问环节,媒体记者对近年来西藏非遗进校园情况、格萨尔保护工作举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提问。其中近年来,传统舞蹈进校园工作已在全区各地铺开,成为西藏非遗进校园工作的一大亮点。中央财政对格萨尔的保护补助费累计达到991万元,全区现已建档的格萨尔艺人共94人。现已启动实施了十八军遗址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寻找香巴拉》提档升级、“怒江两岸”非物质生态产业保护、藏源博物馆建设和茶马古道文化走廊体验区等1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3.3亿元。(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