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化讲坛”走进国博 邀众学者论民族文化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1-12-27 09:14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1-12-27

   

       12月26日,《民族文化的现代意义》文化讲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12月26日,《韩美林艺术大展》开展之际,解放日报集团第50届“文化讲坛”于当日走进国博,邀请众多知名学者就韩美林的艺术作品,解读民族文化的现代意义。据悉,这也是“文化讲坛”第一次离开上海在首都北京举办。

  论坛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主持,文化学者余秋雨,剧作家魏明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我馆副馆长陈履生,电影表演艺术家王铁成,作家陈祖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画家何家英应邀在论坛发表演讲。韩美林先生作为听众在观众席就坐,倾听他的“朋友们”如何谈论他的艺术成绩。

  十年能够做什么?十年可以让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少年,十年可以让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平静如水,韩美林先生的十年带给了我们什么?论坛一开始,敬一丹以韩美林先生十年后再办个人艺术展为话题引发学者们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韩美林以一颗童心,用艺术表达着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他的作品不仅是民族符号的表达,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性,是以无穷的创作为民族激扬文化,是用无瑕的艺术向世界表达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余秋雨说,韩美林的艺术作品是汉唐雄风的当代再现,气魄宏伟而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冯骥才曾用“一个人的敦煌”评价韩美林,他要和一句“千年后的汉唐”作为评价。魏明伦以一则对联表达了对韩美林艺术的致敬——“天公作美,书画成林”,《天书》,美林。在赞扬美林先生对传统艺术文化弘扬的同时,魏明伦也表达了民族文化保存的忧思。

  刘梦溪说,美林的艺术具有艺术狂欢的性质,同时也是一种生命的狂欢,他的书法作品《天书》是自由、秩序、原理的融合,有着结构性的庄严。仲呈祥说,韩美林的艺术创作绝不是纯粹的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而是在其创作的全过程中自觉地注入哲学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一种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美学传统的意象思维。

  陈履生说,韩美林在艺坛耕耘五十多年后,尝试过众多艺术类别——书法、绘画、雕塑、设计等,近期他又推出了岩画系列的新的作品,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创造力。王铁成是银幕上周恩来的形象塑造者,他对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喜爱,他认为韩美林的存在,其社会价值影响着民族的发展。

  作家陈祖芬曾写过很多韩美林先生的文章,演讲中,她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大男孩”韩美林在他艺术之旅上的风光与艰辛,以及民族文化在他艺术上的独特呈现。王镛说,民族文化的精神转化为现代的视觉符号是韩美林艺术创作的独到之处,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现代化一个有效路径。何家英说,每次一接近韩美林的作品都有一种感动,一种激荡,同时还有一种惭愧,他的作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

  除了此次文化论坛外,韩美林艺术大展期间,还将举办《传承与超越:我的艺术观》、《天·地·人·艺》艺术讲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各国外交使节观展与交流,《大变革时代与韩美林艺术》理论研讨会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