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砥礪奮進的五年﹒文化 > 發展成就
發展成就
十八大以來文化金融發展綜述:構建起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
發布時間:2017-10-18 15:4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17-10-18

    黨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明確提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然而,文化產業具有重創意、輕資產的特點,加上後期成本回收風險很高,導致融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攔路虎”。

  金融支持是文化產業發展獲得資金支持的重要途徑。運用金融手段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能夠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因此金融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金融的支持,文化產業難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近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系列部署推動下,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推進,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逐漸完善,為文化產業發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文化金融合作進入新階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的要求,將文化金融合作納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格局,體現了中央對文化金融合作的高度重視,為文化金融合作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2年6月,文化部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

  2014年,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該意見沒有過多重復以往金融單方面支持文化產業的諸多具體事項,而是從促進文化和金融的對接與合作角度對今後工作提出指引,重點體現了文化金融合作的新趨勢、新需求、新做法,著力在文化金融的瓶頸環節、薄弱領域下功夫,體現出文化金融合作的開拓創新。文化金融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14年3月,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在江蘇無錫舉辦全國文化金融合作會議。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文化領域首次被納入,在第二批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中11個文化項目被納入,總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2016年6月,財政部聯合文化部等二十部委印發了《關於組織開展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申報篩選工作的通知》,文化部門首次作為工作的推動部門,出現在國家PPP(公私合作模式)戰略實施的文件中。

  文化企業大多具有固定資產少、以無形資產為主的資產結構輕型化特點,其核心資產主要是知識產權、版權和收費權,而缺少土地、廠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動產。這是文化企業融資難的一大症結所在。2016年4月,在中宣部和財政部的組織和指導下,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制定並發布了《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對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的內容和方法做出詳細規定。2017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首次對“文化產業專項債券”做了具體安排,也利於推進無形資產的評估和轉化。

  在資金支持方面,2012年,財政部發布了修訂後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自2012年至2015年,累計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82.62億元,用於扶持重大項目和一般項目。2016年5月,財政部對“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除保留部分資金繼續用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宣傳文化部門確定的重大項目外,取消一般扶持項目,重大項目征集和評審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商務部直接負責。專項資金將逐步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參股基金等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2016年,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共計44.2億元,其中出資15.6億元,完善參股基金等股權出資模式,其他28.6億元全部投入重大項目。

  銀行開通文化融資“直通車” 

  2013年,江蘇省南京市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牽頭,當地宣傳、文化、金融、財政、科技等部門通力合作,依托於南京市文化集團,組建了全國第一家具備綜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

  當地銀行業在政府和業界的支持下,文化金融產品和模式創新不斷。南京銀行推出“鑫動文化”品牌,包括演藝貸、出版貸等八大系列產品,並單獨設立了文化貸款專營機構﹔北京銀行南京分行推出了“商標貸”“金陵創意貸”“1+2”的無形資產和“中華老字號”商標質押等創新產品﹔中國銀行南京分行則針對因影視劇制作而產生資金需求的影視劇制作企業,專門設計了提供其流動資金貸款的短期授信產品“影視通寶”。南京的文化銀行“梯隊”初步顯現。

  而這僅僅是銀行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早在2012年及以前,文化部先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銀行等建立了部行合作關系,將政府部門的組織協調優勢和政策引導功能與金融機構積極開拓文化產業市場主動性結合,搭建企業與銀行機構之間的公共服務渠道。2015年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銀行貸款余額約2458億元,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5.7%,高於總體增長率。而在2011年末,全國文化產業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余額為861億元。

 

2014年3月26日,全國首家“文化銀行”——無錫農商行太湖文化支行揭牌暨簽約儀式在江蘇無錫舉行。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自《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發布以來,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通力合作,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打造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特色產品,成立文化產業專營機構。

  目前,中國民生銀行建立起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平安銀行建立起文化旅游事業部、濰坊銀行建立起藝術金融事業部﹔中國工商銀行、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在各地區建立起文化特色支行。在這些文化特色支行籌建運營過程中,杭州銀行石景山文化支行、北京銀行南京華僑路文化支行等機構向銀監部門申請核發了“文化支行”的牌照,加深了文化金融這一概念在金融界的認同感。

  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已具雛形  

  除了銀行信貸,投資基金、保險、上市融資,文化企業可選擇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也以開放合作的態度不斷創新文化金融服務。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已基本形成包括債券融資、銀行信貸融資、社會投資、資本市場融資等在內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

  在資本市場,文化部早在2011年就下發了《關於推進文化企業境內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並聯合證監會、滬深證券交易所建立了文化企業上市輔導培育機制,定期舉辦文化企業上市輔導培訓,建設文化企業上市資源儲備庫,形成了“儲備一批、培育一批、申報一批、發行一批”的梯次格局,有序搭建了資本市場的“文化板塊”。2015年,文化部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合作,在山東曲阜、四川成都兩地舉辦小微文化企業投融資路演暨項目推介活動,以小微文化企業項目現場路演、資本市場投融資業務培訓、融資項目現場對接洽談、融資項目公共展示等方式,積極探索為小微文化企業對接金融服務機構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增強小微文化企業借助A股市場、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等渠道融資加快發展的能力。隨後,新疆、河南等地也開展了此類針對中小微文化企業的投融資路演活動。

 

2015年11月,“小微文化企業投融資路演暨項目推介活動﹒四川站”在成都舉行。圖為路演現場。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已形成多層次體系,其中包括場內市場的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和場外市場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證券公司主導的櫃台市場。

  有著“中國納斯達克”之稱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被視為中小微文化企業的“及時雨”。自2014年起,我國文化類企業就掀起了一股挂牌新三板的“熱潮”。有數據顯示,2015年,有358家文化企業挂牌新三板,而2016年僅1月至4月,新三板文化企業挂牌數量就達到255家。

  債券市場方面,2012年3月,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開展了文化企業債券融資試點工作,鼓勵優質文化企業勇於嘗試新型融資工具。截至2015年4月末,共有128家文化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524支債券,累計融資4703.4億元。

  此外,2014年之後,我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發展迅速,並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政府、傳媒集團、券商、金融機構、專業的創投團隊等陸續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利用各自的優勢設立文化產業基金,並且相互合作,資源優勢共享,在文化大發展的背景下相繼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股推動力。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文化產業基金新增241支,募集規模達38.4億美元,同比增長27%。2012年到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基金支數和募集規模呈現總體上漲趨勢,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已破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