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砥礪奮進的五年﹒文化 > 發展成就
發展成就
增實效,文化走出去不“硬推”
——中國化藝海外發展研討會綜述
發布時間:2017-11-02 09:5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7-11-02

    8月25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文化藝術海外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近20位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出席會議,圍繞“增強中國文化藝術走出去的實效性”主題展開交流探討。

    刷新理念認識 講好中國故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聲智庫名譽主任李國強認為,應在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思想論斷的指導下,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審視中華文化對於全球文明的重要價值,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角度看待文化走出去的現實意義及效用。在價值觀念和思想層面交流過程中,應注重發揮文化智庫的作用。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張洪波認為,增強文化走出去的實效性,應突破行業間壁壘,以平台思維加強對文化資源和走出去渠道的整合。據他介紹,該協會的業務范疇不僅包括劇本、圖書版權的輸出和引進,還涉及表演權、影視版權等知識產權領域。走出去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將有效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之間的各類版權貿易。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副主席、國務院僑辦海外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平認為,民間非政府組織之間的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翼。“應鼓勵海外華人華僑文化團體參與當地藝術節,利用國外節慶活動平台,在推動戲曲、戲劇、電影等藝術走出去的同時,弘揚中餐、中醫、武術等優秀傳統文化。”前不久獲聘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的陳平還表示,應推動民間手工藝走出去,豐富中國特色文化產品。

    講好中國故事是走出去的重要一環,要從話語體系、交流體系等多個層面對此加以理解。《文化之根》《文化戰爭》作者、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博士戴有山認為,應將文化安全置於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地位,清醒認識和剖析國際舞台上的文化博弈。

    聚焦各界實踐 傳播中國聲音 

    “沒有語言障礙,讓舞蹈這一藝術門類在文化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江東提到,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近日舉辦“舞蹈看東亞”研討會,顯示出外國研究機構已將東方藝術納入學術視野。江東表示,在澳大利亞和北美等國家和地區,“中國舞蹈熱”正在形成,這種“熱”目前集中在華人圈,有待輻射更廣泛的人群。

    “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課題組秘書長徐蘊峰介紹,該課題組設有多個專項課題,涵蓋文化旅游、遺產保護、信息絲綢之路與大數據互通、產業園區等主題。“課題組成員在參加國際論壇、智庫會議時發現,文化議題越來越受矚目,談論中國文化的外國學者不再局限於漢學家群體。”徐蘊峰說,課題組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推出的《“一帶一路”言論集》目前正在籌備英文版,意在以圖書等文化載體傳播中國聲音。

    2015年,在中國戲曲學院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聯合運作下,京劇表演藝術家張火丁赴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演出《鎖麟囊》和《白蛇傳》,門票提前售罄,演出轟動一時。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文化交流中心項目經理穆雯結合此案例表示,“人格化”走出去大大釋放了中國藝術的感染力。“我們的藝術作品如何贏得海外市場?藝術家的魅力和成就有很強的說服力。能在中國演出1000場的作品,在美國也會受到歡迎。”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晨說,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在海外發展過程中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不宜“硬推”,而應尋求與當地融合發展。“近年來,文化貿易越來越受重視,中國的游戲、動漫、藝術品在海外市場漸受青睞,擴大了文化走出去的內涵和外延。”劉晨說。

    做好效果評估 呈現中國智慧 

    對文化傳播進行效果評估是學界、業界共同關注的課題。會上,與會代表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研究叢書”提出建議。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的重要項目,“中國文化走出去研究叢書”是一份跨行業、跨部門、跨學科的綜合性年度報告,2012年首次公開出版後,贏得業內人士和讀者的廣泛關注。今年,該叢書發展為系列報告,包括中國文化走出去宏觀戰略建議,以及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文化產業、當代文學、傳統戲劇、新聞傳媒、廣播電影電視等領域的專項報告。

    與會人士認為,系列報告應具備權威性、綜合性、資政性,突出問題導向,研究重大議題,在學術研究和資政性研究之間找到接地氣的立足點。報告應對走出去的機制、手段、方式進行理性總結,對相關數據進行對比研究,進而對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發展情況作出評估。

    北京外國語大學科研處處長張朝意表示,將發揮該校優勢,對報告內容進行翻譯,推出多語言版本。為確保專業性、學術性和前瞻性,系列報告廣泛吸收國內外相關專業人士和從業者參與編寫。據了解,自今年5月編撰工作會召開以來,已有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5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文化企業的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加入報告撰寫隊伍。

    “報告是公共智慧產品,這要求專家學者堅持國家立場和文明互鑒的文化觀,系統梳理我國文化走出去的成果、經驗以及問題與對策,以全球視野探究中國文化海外發展的軌跡,回應走出去面臨的理論與現實問題,為走出去的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提供智力支撐。”該叢書總主編、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長張西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