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全國非遺曲藝周
全國非遺曲藝周
全國非遺曲藝周駐場演出精彩不斷
發布時間:2018-06-14 09:1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8-06-14
   
  劉春愛等在表演京韻大鼓《丑末寅初》
  中國文化報記者 盧旭 攝
  中國文化報記者羅群報道:“好!再來一段!”6月11日下午,全國非遺曲藝周的一場駐場演出在天津河西區文化中心上演。京韻大鼓駱派創始人駱玉笙親傳弟子、京韻大鼓名家劉春愛攜新秀表演《丑末寅初》,激起熱烈的叫好聲,並在觀眾的掌聲中登台加演,將演出帶入高潮。
  當天演出的曲種安排豐富多彩,梅花大鼓名家籍薇帶來的《二泉映月》韻味悠長﹔單弦名家張蘊華表演的岔曲《避雨亭》《風雨歸舟》干脆俏皮﹔京東大鼓名家倪萬珠演唱《白雪紅心》聲情並茂,焦裕祿心懷人民、為民服務的事跡和精神讓觀眾深受感動。這些鼓曲為天津觀眾所喜聞樂見,熟悉的腔調讓現場觀眾或拍手、晃頭數著板眼,或輕輕跟著哼唱。許多曲藝迷覺得隻聽一首不過癮,演員就返場滿足觀眾的要求。
  新疆昌吉州藝術劇院新疆曲子劇團和新疆巴裡坤縣文化館分別選送了新疆曲子《張璉賣布》的不同選段,兩組演員的表演在同樣生活化、接地氣的同時又各具特色,以不同風格表現同一作品,讓人眼前一亮。青海省西寧市群眾藝術館選送的青海越弦《攔轎喊冤》,曲調優美動人,演員的藝術處理剛柔並濟,講述觀眾熟悉的包公為秦香蓮伸張正義的故事。新疆曲子和青海越弦兩種曲藝類非遺節目對天津觀眾來說頗具新鮮感,豐富了天津曲藝舞台。
  據了解,全國非遺曲藝周由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駐場演出是其中的重頭戲,6月9日至13日,174個全國曲藝類非遺節目共演出20場,集中展示全國各地曲藝藝術的地域特色、中國氣派以及全國非遺曲藝保護的豐碩成果。演出按說書類、唱曲類及諧趣類三種表演形式劃分,大部分說書類(小書)節目安排在群星劇院,共演出10場84個節目﹔唱曲類、諧趣類節目以及小部分說書類(大書、小書)節目安排在河西區文化中心,共演出10場90個節目。
  在藝術種類方面,除了京東大鼓、京韻大鼓、相聲等天津觀眾較為熟悉的曲藝表演形式之外,潮州歌冊、木魚歌、桂林漁鼓、答嘴鼓、布依族八音坐唱、西寧賢孝、新疆曲子、陝北道情等天津觀眾不常聽到的曲種,也在駐場演出中一展風採。
上一篇:
下一篇: 非遺曲藝小分隊基層展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