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6年北京市演出市場規模再次擴大,票房收入突破17億元,比去年增加10.7%。其中,演唱會、音樂會、馬戲、相聲等演出收入增長迅速,增幅都在10%以上。
2016年北京演出市場持續升溫,票房收入增長逾一成。根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北京共舉辦營業性演出24440場,較2015年24238場上升了0.8%。全市演出市場票房收入達17.13億元,比2015年增加1.65億元,增幅為10.7%。其中演唱會票房貢獻最大,達5.93億元﹔話劇演出票房位居第二,達2.60億元。
觀眾規模不斷擴大,總人數達1071.4萬人次。據統計,2016年北京觀看各類型演出的觀眾人數達1071.4萬人次,比上年1035.2萬人次增加了36.2萬人次,增幅比例為3.5%。其中戲劇類和音樂類觀眾最多,共超過700萬人次,佔總演出人次的66.9%。近幾年,年輕觀眾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話劇、演唱會、音樂會等受年輕人喜歡的演出類型觀眾規模不斷擴大。
戲劇演出市場相對平穩,場次約佔總體的48%。在2016年的24440場演出中,戲劇類演出11835場,接近於總演出場次的一半﹔吸引觀眾約461.9萬人次,佔北京演出市場總觀眾人次的43.1%,比上年增加了10萬多人次,是北京廣大市民觀看演出的重要選擇﹔票房收入為5.74億元,佔據總票房的33.5%。其中話劇、兒童劇最為活躍,共演出8928場,貢獻3.17億票房。傳統戲曲觀眾達84.7萬人次,戲曲觀眾的培育初見成效,比去年81.3萬人增長4.2個百分點。另外,肢體劇、互動式戲劇、默劇等國外演出團體的戲劇廣受歡迎,消費者的觀劇參與、體驗樂趣增強。
音樂類演出增長迅速,演唱會佔據主導地位。從票房收入來看,演唱會、音樂會等音樂類演出市場份額佔比最大,共演出1688場,吸引觀眾252.7萬人次,票房達8.40億元,約佔整個演出市場的49.0%,比去年6.44億元增長了30.4%。由於近年來娛樂消費需求加大與網絡直播的火熱,演唱會市場增幅較大,2016年北京演唱會市場票房收入為5.93億元,增幅高達43.2%,國家體育場、首都體育館等萬人場館的總票房收入甚至都在5000萬元以上。另外,音樂會演出收入增幅達12.2%,國內外名家名團紛紛集聚北京。
曲藝、馬戲等其他類演出呈上升趨勢,票房收入達2.6億元。2016年相聲、脫口秀、馬戲等其他類演出場次共10639場,吸引觀眾約333.9萬人次,票房總收入約2.60億元,比上年2.08億元增加近1/4。其中相聲、馬戲等演出最多,場次超過9000場,約佔其他類演出總場次的85.2%,票房佔59.6%,僅朝陽公園的《舞馬》與《馬戲大世界》兩台演出就貢獻了近5000萬元。
年演出超百場的場館數量達83家,郊區劇場表現活躍。據統計,2016年演出超過200場的場館有42家,既包括保利劇院、首都劇場、北京音樂廳等專業場館﹔又有劉老根大舞台、湖廣會館、老舍茶館等旅游駐場演出場館。演出超過100場的場館達83家,比去年增加了18家。良鄉影劇院、順義影劇院、密雲大劇院等多個郊區場館進入年演出百場隊列,豐富了郊區居民娛樂生活。
大中型場館演出市場保持較快增長,演出場次增長超9%。2016年大中型場館數量為48個,共演出6292場,佔總演出的25.7%,比2015年增長9.1%﹔實現票房收入7.59億元,佔2016年總票房的44.3%,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僅國家大劇院就貢獻了2億多票房,天橋藝術中心、保利劇院均實現收入超5000萬元,成為北京市演出市場重要力量。今年小劇場演出場次共6888場,佔演出總場次的28.2%,成為第二大類活躍演出場館。
大中型體育場館收入超過6億,實力明星成票房重要保證。2016年北京有演出的大型體育場館數量為8個,演出場次總共171場,吸引觀眾118.8萬人次,與上年同期118.5萬人次基本持平﹔實現票房6.1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1.8%。其演出類型以演唱會為主,平均票價由2015年的392元提升到2016年的520元,主要得益於五月天、張杰、陳奕迅、蘇打綠等實力明星開唱。
旅游駐場演出市場快速發展,票房收入超過2億元。2016年北京旅游駐場演出場館達24家,演出場次為11089場,佔整個演出總場次的45.4%,比2015年10438場增長6個百分點﹔吸引觀眾約309萬人,比去年增長7.0%﹔實現票房收入2.02億元,比2015年增加了0.3億元。其中相聲和雜技演出在旅游演出市場中較為活躍,分別演出4534場和2609場,為北京旅游駐場演出市場貢獻了64.4%的票房。(來源:北京市文化局)
上一篇: 北京市創建劇目排練中心 激發首都文藝創作活力 |
下一篇: 第三屆全球吉慶生肖設計大賽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