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是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必須上下聯動,攻堅克難,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北京市文化局抓住服務文藝創作生產這個核心環節,針對各類藝術團體“排練難、排練貴”的實際問題,以排練為突破口,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創新管理服務模式,建立並開始運營北京劇目排練中心,搭建起演出排練綜合服務的創新型平台,助力首都文藝舞台繁榮發展。
當前,隨著文藝院團的不斷發展壯大和各類文化活動的日益活躍,排練場所供不應求的現象愈加突出。調查顯示,北京市全年演出約2.1萬場,觀眾超過一千萬人次,日均營業性演出場次近70場。全市文藝院團已達685家,其中90%以上為民營團體,絕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排練廳﹔僅以市屬11家院團為例,它們共有32個排練廳,總面積也僅為6930平方米,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北京劇目排練中心是我國第一個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立的公益性劇目排練服務平台,主要是著眼於舞台藝術創作前端,創新政府服務方式,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院線運營機構進行專業化運作,支持優秀劇目創作,激發全社會文藝創作生產積極性,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精品劇目。中心自2015年11月運營至今,使用率在90%以上,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已接待181家文藝團體,210個劇目排練,共有192個劇目成功演出,使用間次達到3433間次。
一、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打造首個公益性劇目排練服務平台
北京劇目排練中心抓住劇目生產創作的排練環節,整體租賃場地,低價面向在京注冊的所有文藝院團。這種方式改變了過去直接投入到特定院團、特定劇目的扶持方式,走出了一條劇目扶持向創作生產環節扶持轉變的新路子,有效推動了辦文化向引導、監督文化發展轉變,體現了政府文化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創新。
一是政府搭建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彌補市場不足。排練中心整合的是排練場所資源,但是文化硬件設施投入大,回報慢且時間長,是社會資本難以進入的領域。政府租賃三年期限,租金共計約2490萬元,一般的民營院團很難負擔得起。同時,每年的基本運營費用約40萬元,經營收入很難平衡成本,因此社會資本不會選擇投入,該項服務就成為市場配置資源失靈的領域,政府出資建設排練平台,彌補了市場的不足。
二是政府扶持文藝創作生產公共環節,減少了對劇目本身的干預,有利於院團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政府是提供排練場所,並不具體負責劇目是否具有演出市場。但從實際運營來看,進入排練中心的劇目一般都已在演出市場上排好上演檔期,即將接受市場檢驗。
三是打破體制界限,讓所有在京文藝院團共享政府服務。排練中心為在京注冊的所有國有和民營演出團體提供劇目排練服務,政策向佔市場絕大多數,同時又不佔有優勢資源的民營院團傾斜。凡是有排練需求的文藝團體,提供相應的營業執照、演出信息均可申請使用排練廳,截止到2016年11月底,排練中心接待的181家文藝團體中有民營院團178家,佔總數的98%以上。
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戲劇界的“橫店”
運營以來,北京劇目排練中心已被業界稱為“戲劇界的橫店”,主要是排練中心的經營以非盈利為原則,租金低廉,租金僅相當於市場價格的2.5折至6折。委托專業運營機構進行專業化運營,能夠為文藝創作提供針對性的優質服務,讓前來排練的文藝院團能夠“拿著劇本來,來了就能排,出去就能演。”
一是硬件設施專業化。中心建筑面積3560平方米,共有專業性、多功能、規模不等的排練場地19個,更衣室、道具間、化妝間、餐廳等輔助設施一應俱全。每間排練廳都安裝吸音板,增強排練廳隔音效果﹔部分排練廳和合成廳安裝鏡牆、把杆,配備地毯、地膠、燈光、流動音響等設備,以滿足戲劇、戲曲、舞蹈、音樂等多種劇目的排練需求﹔每層配備兩台飲水機,餐廳增加桌椅,並配有冰箱、微波爐等電器免費供演職人員使用,讓排練人員無後顧之憂,能夠安心排練。同時,中心還能提供小型會議室,具備演出排練、交流、講座、展示等多種服務功能。
二是運營機制的專業化。排練中心雖由政府整體租賃物業,但並不由政府直接運營,而是採取委托方式,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院線運營機構進行專業化運作,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機構去做,發揮專業劇院管理優勢,以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開展運營管理工作,體現了管理運營機制的創新。管理團隊專業化,組建職責心強、專業技術過硬的經營管理團隊,分別設置了管理、宣傳、保安、技術、前台、保潔崗位,從安全管理、服務提供、排練宣傳、技術保障等多方面,滿足中心日常運營管理的需要。管理制度專業化,制定《北京劇目排練中心運行管理手冊》,明確工作流程與制度、規范,包括崗位職責、服務管理規定、治安管理規定、消防管理制度、財務安全規定、突發應急預案等在內的多項管理制度與運行表格。
三是人才培養的機制寬鬆適宜。低廉的排練場地租金,專業化的服務吸引了眾多優秀文藝院團的導演、編劇、演員集聚在排練中心,成為了“京城文藝青年的大本營”。一方面實現了人才聚集,劇目制片人可以在這裡發現優秀的導演,導演隻需要帶幾個主演過來,其它演員都可以在排練中心找到。另一方面實現了人才交流互通,一般情況下,排練中心很多劇組一起排練,劇組、制片、導演、演員在排練間隙根據所需進行交流,啟發思維,碰撞智慧,一些演藝團體在排練過程中發現優秀導演、演員並洽談合作,往往一部戲排練完,另一部戲的合作剛剛開始。在此參觀及排練的藝術家對中心的人才培養功能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北京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余聲留言:“藝術家的搖籃”,著名表演藝術家范明留言“最好的話劇從這裡開始”。
三、培育新功能,打造精品劇目發現和孵化基地
排練中心的功能已不僅僅是提供簡單的劇目排練物業場所,而是逐漸轉向了劇目培育扶持、孵化功能。
一是初創期的排練支持。在中心排練的劇目中,有一半以上為原創劇目,對這些原創作品,中心全程關注劇目創排情況,及時發現有潛力的優秀作品,適當減免場租加以扶持。二是推廣期的宣傳支持。協助組織媒體觀劇活動,利用官方微信平台發布劇目導航,推送劇目演出信息、幕後花絮,不定期推出贈票福利,為劇目演出宣傳造勢。三是演出期的院線支持。借助院線資源及平台優勢,對發現的原創精品劇目進行支持,推薦優秀劇目在院線劇院進行巡演,以搭建演出團體與劇場之間的溝通平台,為劇目走向舞台、走向觀眾提供快速通道。平台運營至今,先後有《後青春的詩》《滾蛋吧腫瘤君》《暗戀桃花源》《流浪狗之歌》《他和他的兩個老婆》《辦公室的故事》《我愛童話》以及《宇宙超人之英雄歸來》等多個劇目在全國巡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四、搭建新平台,助力文化“走出去”
一是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交往,助力文化“走出去”。主動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積極提供排練場所,為優秀作品出國演出做好基礎服務,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先後有《麥克白》《庄先生》《別怕黑》《小兵張嘎》《Into the shadows of shakespeare》等多部劇目在中心租賃場地排練後,受邀參加新加坡華藝節、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捷克戲劇節、愛丁堡戲劇節等。
二是向外省市輸出優秀劇目,增強首都文化的影響力。一方面為參加全國巡演、各省市戲劇節的劇目做好巡演前的排練服務。先後為《學一學鴿子》《水中之書》等應邀參加上海國際喜劇節、烏鎮戲劇節演出的劇目提供排練服務。另一方面主動向外輸出優質文化資源,積極開拓與外省市的開放合作機制。煙台福山劇院將於2017年開始,每年接受10台從劇目排練中心排練的劇目演出,並計劃從選送劇目向創作-編排-演出全面發展,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幫助福山劇院培育當地戲劇環境、觀眾群體,讓首都文化帶動當地文化發展。
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創新、豐富文化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更多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對演藝生產各環節進行更加精准的支持,優化提升服務效能,激發各類文藝院團創作發展活力,探索出首都演藝事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子。(來源:北京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