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記者舒琳報道:去年12月20日,上海閔行區莘庄工業區鑫澤陽光公寓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正式揭牌。在這片居住著6000多名外來務工者的公寓區裡,公共電子閱覽室成了他們開闊視野、了解文化信息、充實業余生活的新窗口。
這是上海在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中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區域建設的8個公共電子閱覽室之一。2011年,上海市投入600多萬元,分別在嘉定、鬆江、浦東、閔行、崇明等區縣的農民工公寓建設了8家公共電子閱覽室,為外來務工者提供了更為便捷、豐富、高效的網絡文化服務環境。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農民工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上海農民工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成使用,不僅體現了上海對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生活的關心,也體現了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對農民工在城市建設中所付出的辛勤勞動的尊重與感謝。
農民工享受免費信息服務
隻要帶好居住證、身份證,在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服務台免費辦理一張信息卡,就可以憑卡在公共電子閱覽室裡免費上網。自去年11月24日鑫澤陽光公寓公共電子閱覽室試營業以來,住在附近的許多外來務工人員已經陸陸續續發現了這個“休閑寶地”。如今,鑫澤陽光公寓公共電子閱覽室已為外來務工人員辦理發放了200多張公益卡,農民工不但可以持卡免費上網,還可以參加多項技能培訓。文化部門還為鑫澤陽光公寓配設了數字電影放映室、圖書室、多功能室、排練房等設施。
10萬冊正版電子圖書、5000部百科視頻講座、1萬部電影電視、500種電子報刊和數萬冊少兒電子讀物、500多個益智小游戲……公共電子閱覽室內的專網平台集成推送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海量資源和“上海數字文化”的資源庫群,“文化傳播、電子政務、便民服務、未成年人天地、新農村建設”五大板塊、57個欄目、13TB的海量數字資源內容,初步形成了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內容服務保障體系。
此外,上海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均採用“直營連鎖”的運營管理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全部委托東方數字社區發展有限公司統一運營管理,通過崗位、服務、培訓、監管“四個統一”,不僅節省了近40%的管理人員,降低了工作人員上崗培訓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時也保證了服務質量。
據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王小明介紹,8個農民工電子閱覽室建成後,上海將其後續運行管理也納入全市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統一管理體系中,以使農民工和本地居民享受到同樣的專業的優質服務。
打造全民“數字文化樂園”
目前,上海2300萬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接近50%,其中農民工佔了外來人口的絕大多數。如何滿足和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成為上海城市建設中的重大課題。
2010年10月,上海被列為全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試點省市之一。一年來,共建成公共電子閱覽室305家,實現了對上海所有街道、鄉鎮的全覆蓋。2011年,上海又將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延伸到農民工公寓,開拓性地將農民工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作為“試點中的試點”,並依托公共電子閱覽室陣地開展了“萬名農民工綠色網上行”活動。目前,上海已有近10萬名農民工參加了上網培訓和網上讀書活動。
從2010年10月至2011年底,上海市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人次已超過1400萬﹔舉辦各類培訓近1.3萬期(次),培訓人次近20萬﹔開展各類網上活動1.7萬場(次),參加活動人次逾100萬。公共電子閱覽室已成為最受上海市民歡迎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之一。據了解,今年,上海將在繼續推進農民工電子閱覽室建設的同時,啟動“上海市民數字閱讀計劃”,將通過手機閱讀、網上閱讀等形式,把數字資源輸送到千家萬戶以及廣大外來務工人員群體中,將公共電子閱覽室打造成為全民共享的“數字文化樂園”。
保障服務的公益性、均等性
去年9月,文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去年11月,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保障農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尊重和滿足農民工群體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文化需求,成為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作下一階段的重點。
在日前召開的2011年文化共享工程督導工作暨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試點工作總結會議上,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司長於群提出,要進一步加大面向基層的數字文化服務,要結合實際,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等有效措施,把農民工吸引到文化共享工程各級中心、基層服務點和公共電子閱覽中來,把優質的資源和服務送到農民工身邊,使文化共享工程成為廣大農民工朋友學習生活的良師益友,使他們能與城市居民一樣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
據了解,今年,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作將在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以確保上半年完成街道、社區、鄉鎮電子閱覽室設施升級工作,完成已配備文化共享工程設備的所有街道、社區、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的硬件升級工作﹔將重點加強對地方特色文化專題資源、少數民族語言資源譯制和“進村入戶”專項資源的建設﹔以農民工、未成年人等為重點,深化服務內涵,創新服務形式,提高服務質量﹔以發展高新、適用技術為手段,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傳輸、服務能力,加強文化共享工程各級中心的網站建設﹔完善保障機制,確保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