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的新疆吐魯番,瓜果飄香,游人如織。據統計,2024年,吐魯番全年接待游客3201.67萬人次,同比增長21.82%。今年1月至8月,吐魯番市接待游客達2850萬人次。
9月10日,由中央宣傳部會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的“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大型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葡萄溝景區、新城西門村、交河故城遺址,探訪這些地方近年來的文旅發展狀況。
游客變“創客”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葡萄溝景區考察時強調,吐魯番美麗富饒、瓜果飄香,這是大自然的饋贈。要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富民產業。
自2022年以來,葡萄溝景區推進硬件全面提升,投資2.3億元建成16公裡公路、12公裡排水管線,停車場停車位增加至1750個,引入新能源充電樁,解決了“風景美但配套弱”的問題。
2023年3月,來自重慶的張萍堅到新疆旅游時相中了葡萄溝內的青蛙巷,當即就向村民租賃了院子,投資200多萬元開辦了之友﹒阿達西民宿(南院和北院),共有26個房間。張萍堅說:“游客入住我的民宿就有葡萄免費送,包括自己採摘一公斤鮮葡萄,或者晾晒成葡萄干由我免費郵寄給客人,並定期為游客發照片、視頻分享晾晒期間葡萄的變化。”
葡萄溝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塔依爾﹒托乎提說:“葡萄溝景區的民宿從3年前的12家增加至現在的61家,景區內的居民有7成從事文旅相關崗位。景區還新增了沉浸式演出、非遺研學課、夜游玻璃水滑道等十多種業態,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還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出現了一批‘游客變創客’的生動案例。”
村民口袋鼓起來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城西門村考察時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近年來,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將該村與湘西十八洞村結對成了相隔3000多公裡的“姐妹村”。“村口有家‘門洞商店’,‘門’字取自新城西門村的‘門’,‘洞’字取自十八洞村的‘洞’。這家商店生意特別好,還在別的村開了分店。”新城西門村黨總支書記塔巴熱克﹒艾克拜爾說。
新心湘印﹒阿娜爾小院是一家集餐飲、民宿於一體的農家樂客棧。今年3月開業以來,營收額達10萬元。“有5位同村的村民在我這裡做服務員等工作,收入在3000元左右。”小院老板帕力旦﹒熱西提說。
位於新城西門村的坎兒井民俗園有76名工作人員,其中有60人來自新城西門村。“新城西門村員工主要從事賓館客房、餐廳服務員及景區保安、保潔等工作,平均工資4000多元。”坎兒井民俗園負責人擺小龍說。
“截至目前,74家商鋪沿街鋪開,12家民宿有序經營。我們還成立了吐魯番硒門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吐魯番火洲新韻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將精心把新城西門村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研學基地,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條,服務全面升級,讓游客留下來,讓村民錢包鼓起來。”塔巴熱克﹒艾克拜爾說。
保護利用好文化遺產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交河故城考察時強調,交河故城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見證,有重要史學價值。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十四五”期間,國家累計投資5400萬元推進交河故城保護和利用。20年來,國家和自治區累計投入2.2億元資金保護和開發交河故城。2023年12月,交河故城入選新疆首批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交河故城是絲綢之路重要節點,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遺產點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為利用好世界文化遺產,景區從2016年啟動了“夜游交河”產品,早期採取預約制演出模式。從2024年開始,每年從3月下旬至11月初常態化推出,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交河文化旅游產品。“夜游產品去年共舉辦144場次,接待游客1.29萬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經達到去年的接待量。今年我們將投資1.9億元用於交河故城數字化展示等。”交河故城文物保護所所長王建東介紹。
吐魯番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西爾艾力﹒外力說:“近年來,我們堅持文旅融合,實施葡萄溝提質升級、庫木塔格沙漠5A級旅游景區創建等一大批項目,有序推出特色主題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培育了文化研學、工業科普、沙療康養、體育賽事等旅游新業態。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旅融合等工作,不斷提高文化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葡萄聖城 絲路明珠’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王思超)